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该不该打让他(她)长记性?

更新:2020年05月14日 22:09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该不该打让他(她)长记性?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该不该打让他(她)长记性?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地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在以下情况下,父母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吗?

中国父母对打孩子的含义始终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打到疼,打的彻底才能有警示教育意义。其实打孩子也应该分情况和方法。

1,分年龄阶段教育孩子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甚至还不知道道理的,打了就忘了,下次不一定会控制住好奇心或者什么理由又去做危险的事情。还是应该大人注意看管孩子。如果是三四岁已经有些懂事的孩子,可以严厉批评告诉他后果。

2,尝试着先和孩子讲道理

西方国家教育子女的方式多为先和孩子讲道理,虽然幼儿的思维很奇葩,但是他们听得懂。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危险性,要让孩子从根本上知道为什么,打孩子只是让孩子知道这件事不能做,或者完全适得其反。

3、打孩子不能带情绪

很多父母打孩子并不是出于立规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绪所左右。他们在打的过程中很解气,但打完又心疼,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更加心疼。有些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假如气都消了,还有必要打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带着规矩去打,即使情绪没有了,但规矩还在。其实,当你很想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时候,因为你有情绪。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4、准备好一个专用的惩戒工具、打孩子不能每次随意找个东西就用来打

有些人在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盛怒之下,一把就将孩子拉过来,抡起巴掌、抄起扫把、脱下拖鞋就打,但这种随意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害怕家长,而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足,对认错和改正错误更是没有任何帮助。打孩子的时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新加坡人的家里都有一根藤鞭,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会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错误。这样“专物专用”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爱他才打他,而是因为他犯了错,父母不得不打他。父母充当的是一个执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规矩的具体体现。或像古代的教书先生的“戒尺”这样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孩子害怕规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5.孩子犯错,父母也要一起受罚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犯错,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纰漏。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还有时候,爸爸妈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所以,带着爱打孩子的原则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罚。比如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过去强调得少,导致你犯了错,被惩罚,所以爸爸也要自罚不吃晚饭。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恐惧

惩罚孩子不是目的,关键还是在于孩子对错误的认知和改正。父母打孩子更不能形成一种习惯,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等到真正火冒三丈的时候,用力过度对孩子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该不该打让他(她)长记性?,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该不该打让他(她)长记性?”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