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家长学堂: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

更新:2020年05月13日 21:06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家长学堂: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家长学堂: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


  “爸爸妈妈共读中华经典,家家户户同学传统文化”,一幅手书对联挂在上海康城小区内的某培训机构内,近20名刚下班的家长聚在一起等“开课”。他们都是住在康城小区里的业主,他们的孩子大都是一个班上的同学。为了成为“更好的家长”,他们自发成立了这一“家长互助讲堂”,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值得当代教育借鉴的理念和方法。


  在小区里寻“同行者”


  “忽然就成了一个小学生的妈妈,可怎么样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我真不知道。”“家长互助讲堂”的发起人之一张方瑜感慨道。


  张方瑜的大女儿在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念二年级,对女儿期许甚高的她一度报了6个儿童课外班,每个双休日带着女儿“赶场”上课。有一回,当最后一节舞蹈课结束,母女俩赶上最后一班从市区返程的小区班车,小姑娘已经困倦得窝在妈妈怀里睡着。那一刻,同样倍觉疲倦的张方瑜感到困惑:上这么多课外班,对孩子真的有益吗?到底要怎么培养孩子才最合适?


  在与女儿班上同学家长的交流中,张方瑜了解到,和她有相似困惑的家长并不少。“从来没有人指导过我们怎样做家长,在做家长的道路上有太多惶恐、不安、困惑,每个人都在寻找最好的方法,一个人寻找不如大家一起寻找。”就这样,以女儿所在二(5)班家委会为雏形,一个服务于社区的家长互助学习与交流平台开始形成。


  想教好孩子,先完善自己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学国学?“家长互助讲堂”第一堂课的主讲人苏少波认为,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许多困惑,实则是将自己成长中的困惑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结果。想要教好孩子,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在对国学研究颇深的苏少波看来,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可惜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相对缺失,令不少家长对此仿若“雾里看花”。


  第一堂课上,近20名家长在他的带领下一同诵读古诗,重温传统“六艺”(注:礼、乐、射、御、书、数),探讨教育应完成的主要内容和使命。


  张方瑜透露,还有好几位家长报名做主讲人,他们的课程正在审核中。今后,“家长互助讲堂”将每半个月举办一次讲座,除了讲授国学经典外,还将探讨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建立家长互助交流平台


  小区里的培训机构还特意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场地。课上到一半,来晚托班接儿子的方女士也走进教室聆听——这是张方瑜和她的伙伴们乐于见到的。


  张方瑜介绍,在康城小区这一大型居住社区里,很多孩子既是邻居又是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的同学,她女儿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学都住在小区里,因此家长们之间的交流比一般的学校更密切。“第一堂课的报名主要面向我们家委会,今后一定会扩大受众面。”张方瑜说道,“我们希望能在康城小区形成家长互助学习的平台和氛围,用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社区里的成千上万个家庭受益。”


  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父母能教育孩子什么,首先取决于他们本身相信什么。如今许多年轻父母生活在高度紧张的社会竞争之中,生活教会他们的是与学龄阶段听到、读到的完全不同的内容,原来相信的东西却有许多已被生活澄清或者扭曲了。面对孩子,他们说什么不仅取决于既往教育的内化,更来自于当下亲历的体验。在这里仅仅向初为父母者指出,教孩子什么才是合适的、正确的,是完全不够的,他们的经验比任何道理更有说服力。环境教育项目评估中即无例外地发现,孩子们在回答环保问题时的正确率总比成人高,因为孩子只知道标准答案,成人会根据身边不那么正确但天天发生的事情作出判断。


  即使为父母者在遭遇人生艰难时,能够坚持内心的良知,给孩子以正确的“言教”,但也无法完全避免自身行为走样而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很多中国人推崇“外圆内方”,心中良知需要坚持,但同人相处不能“过于迂腐”,“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此人格分裂在初为父母者那里或许并无困难,但在孩子眼中至少是“言行不一”,不仅到底学“外圆”还是学“内方”会让孩子纠结,更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是为人处事为什么必须表里不一?


  所以,知道当下家庭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固然重要,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探索,加以改变和改善。但是,知道初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上面临的内在困惑,甚至自己人生尚难把握的尴尬,应该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可以据此开展针对父母的家庭教育项目。这类项目的目标不是着眼在技术层面上告诉初为父母者应该做什么,而是旨在帮助他们破解人生中的种种“两难”。


  笔者认为,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最需要受教育的是教育者,即父母和教师。但对这些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者来说,“社教重于说教”才是更深刻的道理。在孩子人格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重要的,但如果仅仅追求表面化或碎片化的教育效果,最后无非增加了孩子“踏上社会”之后遭遇“现实休克”的几率,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本意。生活永远是最后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教育者,改变生活才能改变教育和教育的结果。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家长学堂: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家长学堂: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