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不懂表扬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

更新:2020年05月13日 21:06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不懂表扬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不懂表扬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时候会急于求成,难免打骂孩子,这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些不可磨灭的伤害,是很不可取的。教育不应该只有惩罚,更需要表扬与奖励,家长学吧小编这就和大家分享,如何做一个会表扬孩子的好家长。


  虽然看起来“表扬”和“批评”的差别很大,但事实上,不管是美式教育还是中式教育,教育的目标是相通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孩子上进和成长。


  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式教育崇尚“自信的力量”,让孩子在鼓励当中增加自信,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成长水平。


  这种教育思维从柏拉图的名言中就可见一斑:“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而中式教育更愿意相信“自省的力量”,孩子被责骂,会反思和自勉,通过修补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善自己的成长轨迹。


  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想必各位家长一定不会感觉陌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沟通和交流越发便利的今天,这种典型的中西方文化也在发生着碰撞,很多人开始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不少国人向往美式教育的原因之一就是“赏识教育”,而以“虎妈”为代表的中式教育也同样引起了美国社会的不小轰动。


  不过,两种教育方法的孰是孰非,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焦点,今天敏敏老师想和大家谈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


  有不少家长在接触到了这种“赏识教育”之后,从心底表示认同,也十分乐意去表扬自己的孩子。


  但相信当中有家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很欣赏孩子的表现,也从内心觉得孩子做的很不错,但自己一开口就觉得表扬有点怪怪的,不是担心会让孩子骄傲,就是觉得自己语气显得不真诚。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对孩子进行合理地表扬呢?


  客观对待孩子


  对家长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但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能忽略客观事实盲目夸赞,否则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到过分自负的心理状态当中。


  所谓“忽略客观事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孩子没有可表扬行为的时候,一味地表扬;二是所表扬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


  举个例子,家长如果在没有客观事实证明的情况下,自我认定孩子是天才,从而进行各种表扬,赞扬孩子高人一等。


  这样的表扬,除了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危害。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表扬,而是在孩子应该得到表扬的时候,可以得到表扬。


  此外,家长也应该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盲目地让自己孩子接受超越孩子能力水平的培养,那么孩子在受挫之后,很容易对孩子的信心造成打击,尤其是拥有自负情绪的孩子。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要为孩子选择最好最适合的教育规划,而不一定是最顶尖最困难的学习。


  清楚表扬的作用


  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作用的,但家长们应该清楚,表扬不是万能药,并不会因为你今天表扬了孩子,明天孩子就会脱胎换骨般一下子成绩飞越了。


  一个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是有限度的,就算孩子在接受了家长的表扬之后,内心充满了干劲,但孩子在一天内可以学习的总量不会因此而提高。


  所以,如果要孩子能有大的变化,科学地表扬孩子,让孩子能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才是关键。


  有不少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生气,部分原因就是没有能够意识到孩子的学习的限度。


  “你怎么还不会!”通常是这类家长最爱说的话。


  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们不能认识到孩子的思维限度和认知规律,自顾自地赏识孩子和期待孩子,那么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压力。


  合理适度的表扬


  过度夸张的表扬,对孩子而言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这样的赞扬会让部分孩子畏惧挑战,不敢面对新的困难。


  或许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我们先来看一项研究。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Brad Bushman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中表明:过度的夸赞反而会对不自信的孩子造成伤害。(Study shows inflated praise can harm kids with low self-esteem.)


  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员在一项心理实验中,让孩子们去临摹梵高的画作,之后他们假装某位著名画家,分别对这些孩子的画给出了三种不同评价:过度夸赞,夸赞,不夸赞。


  工作人员在孩子们看到评价之后,让他们继续临摹画作,不过这次孩子们有了可以挑选的机会。


  在挑选的时候,被“过度夸赞”的孩子普遍选择了十分容易临摹的画。


  实验证明,之前夸大其词的赞扬,让不自信孩子们担心自己这次得不到同等程度的赞扬,由于畏惧失败,反而畏手畏脚不敢选择有挑战性的画作。


  不过这并非一概而论,因为在试验中,Brad Bushman教授也发现,对于那些很有自信的孩子,表扬的越夸张,他们反而更愿意去选择挑战困难。


  所以,表扬需不需要夸张,或者夸张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不要一味说聪明


  除了表扬的程度之外,对孩子具体表扬什么内容,也是一个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国内,很多家长习惯于表扬孩子“聪明”,孩子们当然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表扬。


  但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却指出,当人们对孩子的表扬过于集中在“聪明”之上的时候,很多孩子却因此变得更容易放弃。


  孩子的思维相对比较两极化,当一个孩子认为自己获得的称赞都是来源于“聪明”的时候,如果他们的“聪明”无法解决某个困难,他们便不会尝试努力的奋斗,因为这样显得“不够聪明”。


  举个例子,中国的成语“笨鸟先飞”,本来是讲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对于一个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孩子,除了字面上的意思,还很容易理解成“先飞的都是笨鸟”,也就是“勤奋的人都是不够聪明的”。


  这显然不对,但对于孩子,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


  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说法,孩子的这种心理被称为“弄巧成拙心态”(self-defeating mentality)。


  也就是,孩子为了维持自我聪明的判断,不愿意去接受相对困难的挑战。


  他们更愿意去面对“用现有的聪明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从而证明自己的聪明。


  与此相对的,如果家长的表扬集中在孩子的努力上,孩子更容易养成“生长心态”(growth mentality)。


  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会更加愿意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增加自己努力的程度。


  这些孩子在心理上不会对努力产生“不聪明”的错觉,反而会觉得困难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说回开头家长所遇到的情况,为什么有的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会显得不是很真诚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分的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特别点,只是跟着大家的表扬来表扬孩子。


  殊不知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家长如果乱表扬,把缺点当成了优点(比如,闯红灯表扬成节约时间),这不仅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反而,从长期看来,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表扬其实就是一种反馈,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肯定。


  各位家长不妨从上面提到的4点出发,合理表扬,既让孩子在表扬中收获了自信,又不会过度膨胀导致自负,从而让孩子能更加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挫折,更需要表扬与奖励,家长朋友应该多些表扬,少些打击,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加有利,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加快乐。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不懂表扬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不懂表扬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