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八、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但很多母亲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捡的!或者还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
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败也父
2019年11月25日 22:51儿子:“妈妈,我睡不着,你能和我说说话吗?”妈妈:“可以,你说吧!”儿子:“你对我的成绩满意吗?”妈
2019年11月25日 22:51家长会后,一位父亲的自白……今天的家长会没有以往的老师讲话、优秀学生发言,今天的家长会就犹如一场关于
2019年11月25日 22:5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
2020年01月27日 18:34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1970年01月01日 08:00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
1970年01月01日 08:00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
1970年01月01日 08:00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专注教育中小学一对一个性
2020年01月13日 17:52如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专注教育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育培训高端品
2020年01月11日 23:33如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专注教育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育培训高端品
2020年01月10日 22:0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
时间:2024年11月01日强化实践创新导向,专家解读我国首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质量标准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一行调研浙江大学
时间:2024年10月17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