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很多父母都会给灌输一种思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又有几个人生赢家不曾输在起跑线上?又有多少个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不是默默无闻就是鼻青脸肿?说到底,家长们的这种思想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会让孩子偏离起跑线越来越远。
起跑线上需要挫折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吃苦是一笔财富,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拼搏、吃苦,有什么不好?
先说“吃苦”等不等于“挫折”?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孩子需要吃苦教育,更需要挫折教育。所谓“更需要”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挫折教育,甚至以为可以用吃苦教育来代替挫折教育。事实上,不但挫折教育不可替代,而且在起跑线上,我们就要开始不断地冲撞孩子的抗挫力。
小时候,父亲被划为“右派”,感觉亏欠了我,下象棋时总是让我,而且唉声叹气,输得很逼真。我自以为了不起。有一次,在外面挑战一大孩子,连输三盘。
他说:“省省吧,你这种棋力,再练几年也还是输……”
真想大哭!
第二天一早,有人敲门。是那个大男孩儿,还带着一副象棋,指名要跟父亲过招:“你仔昨天连输三盘,说是你教的,我们下一盘,怎么样?”
父亲看了我一眼,那个眼神啊,让我没齿难忘……
那男孩儿的父亲是校领导。
父亲笑笑:“你看,都快上班了……”
男孩儿不看我爸,却看着我说:“我就知道的,怕输给小孩。那我就再杀你仔三盘!”
真恨不得地上裂条缝!
我从此也基本不下象棋。
算来大概是30年后,某天,儿子从学校回来,气急败坏地要我教他下国际象棋,说是班里比赛,他输惨了,还输给成绩最差的美国孩子。
想起了父亲那个眼神……
我说:“要赢就得靠自己。输不起就不要赢。再说,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赢,输得起也是一种本事。而且我也不会下国际象棋。”
儿子很吃惊地看我一眼,那个眼神啊,也是没齿难忘……
后来,我也没再问国际象棋的事。孩子太顺利,只要做的,都出人头地,输一输,挫挫锐气,也没啥不好。
要家长在玩游戏时无情地打败孩子,确实有点情何以堪。可是,道是有情却无情;孩子必须在同龄人中无情地完成社会化;因此,在起跑线上就不能让孩子太一帆风顺,应该让孩子适当遭受挫折,而且挫折教育要随着孩子身心的成熟逐渐增强,这样孩子才能知耻后勇,愈挫愈强。今天的孩子并不缺乏聪明和智慧,他们缺的是尝试失败的权利,这是我们那个年代赋予我们的一笔“财富”——在挫折中奋起的精神和勇气!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让孩子敢于输在起跑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360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不可能时时赢,处处赢,事事赢。谁都会失败,但不是谁都会在失败中站起来;更何况,没有谁会永远失败,除非你根本就不想站起来。其次,要让孩子懂得,承认失败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赢在起跑线”的后坐杀伤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的力量是大小相等、力道相反的。
如果我们把应试教育的“不输在起跑线”和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看作两个相互作用的事物,虽然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但由于起跑线上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尚处于幼芽状态,一丝后坐力就可能使其荡然无存,更何况摧枯拉朽的反作用力?!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我们已把能压弯一个民族脊梁的高考压力延伸到了小考,为了不输在起跑线,满脸童真童趣的幼儿园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线……
德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不允许对学龄前儿童(一般指6岁)实施学科教育。美国虽然没有类似的法律规定,但美国文化也不接受对上小学前的孩子进行学科知识的早教。
美国4岁的孩子不懂也不学1+1=?他们根本不忧心学科早教的谁输谁赢,整天都在游戏中培养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独立性、情绪控制、社交能力、团队精神等等。
举一个不那么“小儿科”的美国幼儿园的教案为例。
(色彩实验室的)科学戏剧
物品:
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透明容器、水、食用色素、碗、盆、漏勺、调羹、量杯、取色器、滴管、围裙等。
形式:
让孩子通过假设来开展简单而又兴趣盎然的科学研究:
假设——混合黄色和红色会产生橙色。
研究:
试验混合黄色和红色,用笔记本记下或用相近的蜡笔颜色“画下”观察到的新调制和创造的颜色。在做完多次试验后,他们能证实或证伪他们的假设。然后,孩子们讨论他们的结论。
在实验室里,孩子们扮演科学家,认真思考如何创造新颜色和新想法。孩子在科学领域里开发出来的批判性思维,将来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教学目标:
对色彩的理解:如何调和颜色来创造新的色彩,色度如何因黄色和红色的使用而受影响。
了解简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用研究来开发和测试假设的步骤。
正确地测量。
理解如果成分太多或太少会产生什么结果?如何解决?
看着那些4岁的美国孩子在一塌糊涂、不亦乐乎地调制、创造新的颜色,心里很有感慨!国内4岁的孩子已在忙于背唐诗、默生字、学英语、做算术了。最接近的活动,可能是绘画(美国4岁孩子一般不学绘画),一节课80、90元,总不好美其名曰“培养创造性”就让孩子随心所欲地乱涂鸦吧!于是,许多老师还是搞立竿见影的临摹,追求“像不像”,而不是“好不好”。
父母并不是不让孩子尝试失败,而是要避免成人社会过早地用学科知识,用应试教育去“侵略”孩子的世界。故此,父母需要“拿得起”,孩子才能“放得下”。父母要扛得起责任,孩子才能放得下胜负心。只有让孩子心安理得地输在知识填鸭的起跑线上,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在起跑线上“赢”得孩子终身受益的核心素质。
“输在起跑线”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的起跑线
“不输在起跑线”的后坐力还摧毁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国内来访的朋友说:“不输在起跑线”的攀比之风让家长很无奈。幼儿园就开始教小学的课程。不学吧,别人都懂你不懂,老师同学看不起,伤自尊。学吧,孩子又苦不堪言。就像在球赛散场的人流中,你推我拥,身不由己地“随大流”……
儿子5岁来美国。上一年级时,我们嫌美国基础教育太小儿科,借了一套数学教材测试他,发现六年级课本较适中,就让他每天自学四页。结果,用了一个学期,自学了六年级数学。于是,我们就向学校提出来,让儿子每星期跳级到三年级上一节数学。我心里想,只提三年级数学,够谦虚了。
我们很快就收到儿子矿矿老师的来信。
亲爱的黄先生和黄太太:
关于你们关心的矿矿的数学学习问题,我已和我们的校长,罗伯特博士说过了。她也跟学区主管教学和课程的助理督导,威廉斯博士谈了。在转告他们的意见之前,我很乐意跟你们介绍一下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课程。
我给你们附上一份我们特立旺达学区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里涵盖的1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我还给你们附上另一份关于这15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这样你们就能对我们的数学课程了解得更详细一些。正像你们能看到的那样,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在口头上以及书写中能够使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交流;而不是对算术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他们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去珍视数学。我们的课程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教学活动去学习具体的操作计算。矿矿在中国学校(作者注:实为幼儿园)里学到的一些算术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大多数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被看作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活动。我们运用的是绝对具有乘除法功能的组合法教学,从而希望孩子在记住计算的数字之前已经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矿矿当然是一个具有计算技巧的优秀学生。然而,算术仅仅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在数学课里,会运用许多教学活动来挑战矿矿的思维,从而也对他本身形成一种挑战。
威廉斯博士和罗伯特博士两人都觉得:派一个迈阿密大学数学专业的在校生作为私人教师,*地帮矿矿,将比让矿矿每星期到三年级去上一次数学更适当。如果你们想借一本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在家里使用,我将乐意去作出安排。
如果读了附后的数学课程的材料和这封信后,你们仍有进一步的问题,请告知。
忠诚的,
番·特米尔太太
1992年元月14日
当时读这封信,很不是滋味,更多的是不服气。都学了六年级数学,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班里的同学,现在放慢速度,只要求上三年级,还说三道四。我们决定不理睬她们,继续让孩子自学数学。结果,儿子在小学二年级时,就自学了八年级(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24年过去了,今天重读此信,仍有些许不是滋味,但多了一份理性思考。
细读来信,你会发现这位老师——数学教授的太太非常注意遣词造句。比如,在讲到矿矿及中国学校时,她始终用“算术”这个概念;在说美国学校时,她都说“数学”。
所谓“算术”,计“算”之技“术”也,以雕虫小技领先,实非正途。数学才是关于“数”的“学”问,是正宗极品。
武侠小说有正宗心法和旁门左道之分。正宗内功虽然来得慢,但循序渐进,后劲足;旁门左道虽见效快,但容易走火入魔。
到底美国小学的数学是“磨洋工”?抑或中国幼教把“数学”当作计算之术?实在值得我们在不是滋味时,细细玩味。
最值得强调的是信里使用的“珍视数学(valuemathematics)”的说法。矿矿在高中时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美国“高考”SAT-II的数学几近满分。可以说,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但上大学后,在可选修也可不选修数学时,却谈“数”色变,与数学绝缘。中国人说料事如神是说“3年早知道”,这个老师似乎十几年前就料到:这种起跑线上的不正常领先,会摧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致使矿矿上大学后将会远离那个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荣耀的数学……这个“珍视数学”的说法,让人几十年后还倒抽一口凉气!
美国人没有“赢在起跑线”概念。儿子小学二年级时就自学初中二年级的数学,从学区督导到校长再到老师,没人知道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当然不同意跳级。其实,也不能说美国人没有“赢在起跑线”的概念,关键是“赢”什么!赢算术还是赢数学?赢孩子的兴趣还是赢家长的虚名?
我们所谓的“赢在起跑线”,说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让孩子无知无畏地“偷跑”、“抢跑”,并且在孩子需要发现并培育兴趣爱好时,过早、过度地开发、透支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得孩子在莫名的厌倦和恐惧中倒在了自己潜在兴趣的起跑线上。
鹰架理论与abletodo
提出“鹰架理论”(ScaffoldingTheory)的心理学家Vygotsky指出:近侧发展区是儿童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准,与在成人的引导或有能力的同龄人的合作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准,二者之间所呈现的差距(实际发展水准-潜在发展水准=近侧发展区)。
孩子往往在lovetodo(喜爱做)和abletodo(能够做)之间挣扎……也可以说,就是挣扎在“鹰架理论”的“近侧发展区”。孩子“能够做”自己“喜爱做”的东西吗?天知道!只有在起跑线上跌几跤,败几次,在摸爬滚打中找到自己能爬起来的地方,才能在“近侧发展区”中找到自己lovetodo(喜爱做)和abletodo(能够做)的契合点。然而,恰恰是在这个起跑线上,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独立性、兴趣爱好都在“不能输在(应试教育的)起跑线”的驱使下,被禁锢、被扼杀、被绑架、被摧残了。
Scaffolding是搞建筑起高楼的架子,被译作“鹰架”,国内也叫“脚手架”。然而,(应试教育)起跑线上的“鹰架”,已不是让雏鹰高高起飞的架子,而是被家长和老师做了“手脚”的束缚孩子的笼子。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人生仅一次,孩子就一个,许多人没有胸怀和胆识去尝试“输在起跑线”的好处,以致赢得一时算一时,跑在前面终归是眼前看得见的结果,哪怕是暂时的,也总好过最后不知终点的输赢。
美国Wright兄弟的故乡离我任教的大学不到一小时车程,那里的人们总是对他们兄弟俩当年的失败津津乐道:到底1902年他们设计的是人类第一架飞机,还是1900年8月那架,或1903年那架……总之,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的过程即“成功”。“失败”和“成功”往往浑然一体。“输”在起跑线也可以是成功的开始。
没有前面的失败就没有后面的成功。这是失败的价值和意义。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失败!可怕的是,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失败看成耻辱。如果“成功”可建立孩子自信心,那么“失败”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反省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需要输在起跑线!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更何况,“输在起跑线”就是失败吗?“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在起点线上,中国孩子年年横刀立马于国际奥数;但终点线呢?有“诺贝尔数学奖”之称的“TheFieldsMedal”,中国高校至今无人问鼎。
何叫“赢在终点”?“赢”谁才算“赢”?上北大清华?离终点还太远。获诺贝尔奖?当院士?做国家领导人?马云2.0版?又有几人能及此终点?所以干脆不给答案,只怂恿孩子在起跑线上杀个人仰马翻。其次,在起跑线发力过早、过猛因而后劲乏力“输在终点线”,这也是不能言明的。因为既然可能“输在终点”,又何必“赢在起点”?既知如此,何必当初!
若80%的中国家长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出两年,应试教育就会开始分崩离析,素质教育就会曙光初现……
尊敬的家长们,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还很漫长,培养孩子的品格与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本质,不能本末倒置,让孩子暂时输在起跑线又何妨呢!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2024年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研讨班举办
时间:2024年09月11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带头人
时间:2024年09月1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时间:2024年09月11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