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家长注意】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

更新:2020年05月12日 21:43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家长注意】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家长注意】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

  我的女儿举手投足越来越不像女孩子!”本报上周举行的“青春与性――关爱女孩”论坛结束后,记者收到了一位母亲的短信。她15岁的女儿拒绝母亲传统“淑女”式的改造,令母亲不知如何对女儿进行“性教育”。



  男生竟携梳子上学,女生爱拳脚相加?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现象,如今却在广州中小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同时,独生子女群体的“中性化”现象也普遍重于非独生子女。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实际上,青少年“中性化”并非有害无利,但对于孩子过度发展的“中性化”倾向,“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初中女生比男生有魄力


  多位家长和老师向记者报料,对如今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男不男,女不女”现象感到不解。孩子在环市路某小学读五年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同事某天对儿子的书包实施“突击检查”,意外发现里面竟然像女孩子一样藏着一把小梳子。面对惊讶的母亲,孩子却不以为然:“头发乱了就梳梳,别大惊小怪!”


  与此相对的是,“野蛮女孩”也在大行其道。据了解,在广州的小学里,男生被女生欺负得只能掉眼泪并非罕见之景。省属某名校一位林老师告诉记者,班上女生钟情拳脚功夫,假期常常相约去学跆拳道。去年“超女”引发的“中性化”风潮至今方兴未艾,在广州,几乎每所中学都有女生从衣着到发型乃至举手投足间,十足模仿被视为“女生男性化”极端标本的李宇春。


  老师们反映,女生的表现力、做事的魄力也要比同龄的男生强。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女生当学生干部的多,与老师沟通得也比较好。在越秀区一所市一级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女生干部比例高达七成。班主任梁老师苦笑着把男生形容为“扶不起的阿斗”:“组织班级活动时,女生表现得很大胆、不怯场,所以老师们也喜欢由她们唱主角,反倒是男生有时会"压不住场",参加活动的人一多,你看他在上面讲话,腿抖得好明显,真是让人又想笑又无奈。”


  父母期待孩子具备双性特质


  “青少年"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戚元丽博士认为,这些因素包括家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在我国,独生子女“中性化”现象明显重于非独生子女,因而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决、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戚元丽博士说,因此,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


  “中性化”虽有利但要有限度


  戚元丽博士指出,心理学有理论认为,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可以说,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社会对于当今青少年的“中性化”现象无需担忧。


  但她也指出,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


  喜好逛街通常被视为带有女性化倾向的行为,有些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爱陪母亲逛街的现象。专家指出,小学生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性比较强,因此男孩在母亲的要求下一起逛街是正常的,但是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和性别意识增强,正常情况下不再喜欢这样做,“男孩如果到了初中阶段还喜欢黏着妈妈,陪妈妈一起逛街,排除母亲对子女"控制力"过强的因素外,这通常说明孩子已出现女性化倾向。”这种情况下,家长首要的是适当扩大儿子的社交圈,多与同性接触。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家长注意】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家长注意】孩子中性化切莫过了界”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