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现象?

更新:2020年05月11日 21:15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现象?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现象?

  心理专家们说,在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大部分是因为早恋,到底什么是“早恋”呢,相信对于现代人都不陌生,就是不适合谈恋爱的年龄却恋爱了,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是青春期的一个过程。



  按照生理标准,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生育能力,有了对异性的好感,就想努力创造条件满足这种欲望,这是动物的生育本能,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个年龄,过去认为是“男子二八、女子二七”,据现在的某些报道来看,有明显提前的现象,说明生理成长期可能会有缩短的趋势,这可能与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有关。


  大人们奉行的社会标准,也要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祖先发现年龄太小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大多因为得不到很好的照料而夭折,因此,逐步认识到推迟生育年龄对人类种族延续的重要意义。也正是为了想方设法地控制生育本能的冲动,达到推迟生育的目的,才逐步发展起了人类的各种文明,比如:人类把树叶围在腰间,重要的作用并不在于抵御严寒,而是在于抵御性*、性吸引和性兴奋。此后,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级,个体的社会成长期也就越来长,“适合谈恋爱的年龄”也就越来越晚了。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生理成长和社会成长的不同步性,对所谓的“早恋”现象,一定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既要对生理现象和生理本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又要引导孩子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自己的社会性成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两者机械地对立起来。


  具体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牢记三条原则:一是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二是要积极陪伴孩子青春期这一独特阶段,给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导,而不是棍棒、打骂和威胁;三是要记得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最坚强后盾,帮助孩子协调处理好青春期的种种困难和烦恼。


  同时,家长们还应当做到“三不要”的原则:不要把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不要把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


  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以下原则:第一是要为学生保守秘密;第二是为孩子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第三是开展有意义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理智认识处理情感问题。


  孩子早恋的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共同关心,配合起来解决,老师们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早恋可怕的神秘紧张气氛,也不要到处说学生早恋的信息,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个人情感。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现象?,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现象?”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