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叛逆心理也有正面效应,它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好胜心强、能求异、能创新。它还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孩子在不顺心、受压抑时,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应善于发现青少年叛逆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开拓、进取的人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浅析
一、客观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通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过去所受过的经验教训告诉给孩子,为青少年指出一条没有弯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珍贵的不是经验,而是经历。青少年由于个体意识的慢慢觉醒,开始改变依赖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欢由别人带着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造成了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里,教师片面地评价青少年的优缺点,对他们的能力、成绩无法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往往只是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许多教师都是注重升学率,注重学生的成绩,不断地施加一些学习上的压力给青少年,使得青少年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以至他们的不满情绪和叛逆心不断的积累。一些教师应付差事,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的途径和方法,照本宣科、呆板乏味的授课方法,平淡的语调、僵化的表情等,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的排斥而产生逆反心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再不断的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的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一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引导
青少年在叛逆期中的迷惘挣扎需要给予恰当的教育关怀,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与人格的真正独立。自古为人师者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叛逆心理的萌动。叛逆心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发现学生叛逆心理的萌动,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只有克服学生这种心理,消除师生对立情绪,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使青少年身心都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完全理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作用,感化教育学生。处于成长挣扎中的青少年需要长辈更多的关怀和接纳。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这种对话不是一方思想对另一方的强加和储存,而是以他人看待他人;也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而是一个创造的行动。对话中双方相互平等,互相尊重。这就是孩子们说的“问我,理解我,但不要批判我”。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倾听他们的内心之声,了解他们心中的困惑、他们的成长需要什么帮助,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意愿、观点强加给学生。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些相容、多一些亲近,做到以情感人,进而以理服人,相信学生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和消除了。
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学生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完全尊重。学生都希望能够获得长辈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破窗户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科学家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和车窗都打开,另一辆则封闭如常,保持原样不动。三天后,打开车窗的车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科学家又在剩下的车子窗户上打了一个小洞,只一天功夫,车上所有的窗户被人打破,内部东西全部丢失。这表明,人们往往认为坏的东西让它再坏一些也无妨,而对于完美的东西则会主动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学生的心灵好比是车,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技巧了。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孩子坚定发展的方向。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为此,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长便是于必然。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2024年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研讨班举办
时间:2024年09月11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带头人
时间:2024年09月1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时间:2024年09月11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