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全面解读叛逆孩子的心理

更新:2020年05月10日 19:58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全面解读叛逆孩子的心理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全面解读叛逆孩子的心理

  很多父母抱怨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小时候是那么乖巧听话,天天黏在身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高,他们的自我认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父母产生了差异,因此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凡事都听从父母安排。这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的特点,那么家长想帮助孩子走出叛逆,首先要了解叛逆的心理。



  一、逆反心理心理特点


  1.否定性

  这类孩子对于家长的善意的或者指责的说教和关心都会被他们视为“唠叨”,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落后,从而别听家长的,给家长使性子等。而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他们也会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因此和老师发生争执。


  2.评判性

  这类孩子评判家长的言行举止,怀疑家长的教育的可信性。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他们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从而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的学习出现滑坡现象。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现象不接受和不理解。


  3.对抗性


  这类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态度十分冷淡,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认为父母的管教是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从而实施消极*、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偏偏不做,故意唱反调。


  4.冷漠性

  与父母的对抗,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现象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他们不为所动情。


  5.阶段性

  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不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二、叛逆心理的危害


  “青春叛逆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纠正和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冷漠、疏离、多疑、偏执、对抗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等病态性格,还会使他们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生活萎靡、学习被动、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如果进一步发展轻则辍学,重则可能走向犯罪,会转化犯罪心理,从而走向极端。


  三、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1.人格因素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很敏感的认知能力,自尊自信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意识极强,而自我控制力极弱。人格和心理意识较多倾向于自我作出的评价而非他人作出的评价。人格的成长将是叛逆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


  2、教育因素分析

  如今,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的知识呈爆炸式的发展,信息教育的能量远远超过课堂教育的能量。当现代教育还在固守着固化了的教育模式。一些教育机构的弊端和作风将会使得学生阶段的青少年对自己持有的观点寻求正确论证。学习压力过大,作业过多,升学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产生叛逆,自我行为受到制裁而强化敌对心态。


  3、家庭因素分析

  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从小听话懂事,是乖孩子,长大了应该更加听话懂事,因此他们一如既往的管教、约束着孩子。

  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为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一是留守儿童缺乏情感的交流,二是家长过度溺爱或纵容,造成孩子学习习惯不良;三是家长式的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模式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强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单亲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矛盾突出的家庭;中学生缺少家庭关爱也是易发群体,极易发生心理叛逆;而且往往叛逆更加彻底和敌对更加严重。


  4、社会因素分析

  如今,孩子的叛逆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到社会压力与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今现实社会的工作压力很大,因此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会有意识无意思的在家庭教育中传递给子女。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承受家长的压力而迷乱,也可能会因释放家长传递的压力而出现类似叛逆的心理阻抗。


  四、如何化解孩子额叛逆心理?


  第一、正确认识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中学阶段学生独立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我们既要看到消极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了其积极意义,我们只能因势导利,逐步调适。


  第二、优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师要认真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尊重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用心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不可排斥和疏远,要用真诚的情感关心、帮助、鼓励他们,疏导学生因各方面压力,而加重的叛逆心理。


  第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训导不但起不到效果,而且会影响与孩子的关系。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要适度,不要对孩子期望过多,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第四、完善社会人文环境。出色的社会人文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提供学习求知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成人文明中的不良内容如荣辱不分、对错不辨、盲目跟风等都能够暗示、鼓动青少年不良的叛逆心理。要想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腐蚀仅靠学校一方面的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区具有资源上的优势,要充分调动各个地方,有效净化和完善社会人文环境。


  叛逆心理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耐心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只说教孩子,没有说服力,最有效的方法使沟通、理解、陪伴。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全面解读叛逆孩子的心理,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全面解读叛逆孩子的心理”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