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六年级某班的孩子,作为一个整体成了网红,顺带着让清华附小骄傲了一把。孩子们对苏轼所做的23份研究报告,既有运用大数据方法的,也有观测苏轼心情曲线的,更有考察苏轼朋友圈和旅游价值的。从切入角度到应用方法,可谓新意迭出,不输成人。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拉平了儿童与成人的距离,10岁孩子就可以读懂成人的心理活动。现实中,5岁女孩的穿衣打扮向成人靠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这一次,清华附小十二三岁的孩子们用论文告诉大家,在知识探索方面,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差距也在急剧缩小。
舆论对于清华附小孩子的褒奖堪称如潮涌,班级微信公号文章10万+的数据已经说明不了什么,将近7000个点赞,以及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官微的介绍,多家媒体评论的跟进,使得他们的付出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案例。即使是有人感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起点的严重不一,但也不会倒过来苛责这些孩子太优秀。
当然,也存在个别异样的声音。例如,少量网民怀疑这些作品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家长的艰辛投入。的确,有报告内文就显示作品是父子合作的结果。加上这年头教孩子做灯笼、写作业、改作文从来都是普遍现象,所以公众存在这样的质疑也并不难理解。
除非有明显的证据证明这些优秀的报告是出自孩子家长之手,否则,我个人并不愿意相信那些质疑。不过,家长或者成人在孩子形成报告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应该起什么作用,这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
毫无疑问,清华附小六年级的这些孩子为自己、家长和学校带来了非常规的巨大声誉。这种声誉并非来自某一级教育部门的表彰,也不是在班级、校内或学校间竞赛获得胜利的结果,而是一种超越部门、地域、行业和人群的社会化声誉。如果说常规的荣誉都依附于具体的某个部门、某个地域和某个社群,那么清华附小此次收获的赞誉则冲破了行政部门、具体地域和所在社群的限制。
更直白一点说,在以往,清华附小的这些孩子再牛,一次课堂作业引发的褒奖只能是班级内、学校内,能上升到海淀区级别已经不得了了。但这一次,通过微信公号来发布的成果展,直接在全国层面进行展示。响应的级别已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由此带来的荣誉也是过去所完全不可想象的。
从某种程度上,这是清华附小的孩子在面对激烈竞争中所趟出的一条新路。竞争,有时候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并不一定要符合体制的游戏规则,而是可以借助社交媒体这样的新工具独辟蹊径。
看到清华附小孩子们的爆红,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上海妈妈”这个群体。看起来,“清华附小的孩子”和“上海妈妈”这两个群体似乎并无关联,但将二者在我脑海里进行联系的是一个叫做《中国妈妈“焦虑指数”》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上海80后妈妈最为焦虑,其中焦虑的两个最大因素分别是“学区房”和“子女升学”。这二者其实是一个因素,汇合起来就是孩子的教育,或者说孩子的成功。
在上述报告中,北京妈妈紧随上海妈妈之后,位列第二。不过,考虑到即使在北京和上海,不同区之间妈妈的焦虑程度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假如北京代表队祭出海淀区妈妈团,焦虑指数超越上海妈妈,难度应该不大。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北京海淀区优质小学圈,这些优秀的报告和背后的焦虑妈妈,我认为可能会存在一些重要的联系。
这些妈妈们之所以如此焦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前面提到的“响应级别”的变化。如果是在农村或小镇,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心范畴往往是“班里排第几”,关注的指标单一,范围狭窄;但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尤其是在优质学校里,家长们关心就不仅仅是班级排名,也不仅仅是成绩,竞争的维度被增加,竞争的范围甚至是全国层面的。
互联网打破了小社群、小团体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平坦的世界”。这使得竞争者之间没有山丘、草木可以遮掩,所有人都看得见彼此的位置,所有人都需要直接拼刺刀。当然,为了孩子能赢,家长顶硬上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也因此,才有了下面这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打开窗户,趴在窗台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回到清华附小孩子们的研究报告,对于焦虑的家长们而言,这些孩子家长在报告中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和起了什么作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自己的作用撬动了人们的注意力,进而斩获了令人艳羡的荣耀、表彰。而这一现象,一定会*到其他的学生家长。
不管是填鸭式教育、艺术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一经焦虑的中国家长们之手,都会变成一场急匆匆的抢跑运动。就连幼儿园孩子们的劳技课作业,只要涉及荣誉分配,家长们都会忍不住各种代劳。面对巨大的社会性荣耀,其他班级的学生家长,其他学校的学生家长,其他城市的学生家长,都会注意到获得声誉的新途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新途径的抢跑中去。
何况,这场抢跑运动,也许还会在暗地里获得老师的默许乃至鼓励。不少学校的领导正在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微信公号传播的意义,他们对阅读数和点赞数的迷恋,促使老师与家长们容易形成“共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社交媒体的数据方面,焦虑的家长们早已展示过他们卓越的能力,微信上的各种拉票我们还少见吗?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微博、微信这样一些传播介质的普及,一方面放大了孩子们可以获得的荣耀,另一方面也放大了家长们承受的焦虑。在放大的荣耀和放大的焦虑双重的*之下,事情是会朝着鼓励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还是会在焦虑的背景中促使家长们越俎代庖?
这,大概就是清华附小孩子们走红之后,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吧。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清华附小爆红的背后 孩子未来竞争的新出路,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
时间:2024年11月01日强化实践创新导向,专家解读我国首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质量标准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一行调研浙江大学
时间:2024年10月17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