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岁的小朋友告别了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对于这个新“身份”、新的校园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他们有点好奇,有点兴奋,有点激动,也会有人很不适应。
昨天,记者收到一位小学家长报料,说是心疼孩子的校长,为哄一年级学生进校上课,不惜临时“改”了校名。
这所小学今年的新生中,有个小朋友每天一走到校门口就哭,不愿意进门。在校门口执勤的校长问孩子为啥不肯进学校,小家伙给出的理由是:“这不是我的学校,你看,连名字都不一样。”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校门口的名牌。
“那你的学校叫什么名字?”校长问。
“是XXX幼儿园。”原来,小家伙认为之前读的幼儿园才是自己的“学校”,其他统统是冒牌的。
现场僵持不下时,还是校长想出了主意,做通了小家伙的思想工作:“那这样吧,以后我们学校就叫XXX幼儿园,你可以在你的课本、作业本封面都写上‘XXX幼儿园’,好不好?”
小家伙止住哭,点点头,这才走进学校。
随后,记者向校长求证,确有此事。他透露,在家长和一年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家伙最近的表现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是话说回来,小家伙为什么一开学就不愿上学,还把小学误认为是幼儿园呢?“原因很复杂,没有做好幼小衔接是主要问题之一。”这位校长分析道。
暑假里,许多爸妈忙着给准小学生做学前准备,送娃去学拼音、识字、英语等新技能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必修课——幼小衔接。
在杭州主城区,记者随机调查了8所小学,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结果发现每所小学都有新生不适应的情况。老师总结,这些孩子不适应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不肯进校;二是上课哭闹;三是不能遵守课堂秩序。
●哭着闹着不进校门
文章开头的那位小男生属于第一种。不肯进校的一年级新生,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少的一两个,多的四五个。
一位公办小学的校长透露:“每年都有哭着不让妈妈走、不肯进校的孩子,今年我碰到两个,一个女生一个男生。”
小姑娘尽管每天到校门口都会大哭一场,但在送她上学的外婆离开后,她就能平复情绪到教室上课。“今天早上,我看到她又在校门口流眼泪,不放外婆走,我就上前帮她分析,‘你要老这样,以后外婆不敢送了。’她想想有点道理,不哭了,然后被一个热情的同学拉走了。”
男生的情况麻烦点。起初几天,一直哭喊着要妈妈,妈妈只能陪着读书,就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连厕所都不敢上。后来学校把男生父母约来商议,决定采用“严酷”手段,不准妈妈送,告诉孩子,再哭就把妈妈赶出家门,但如果表现好的话,妈妈每天放学都会准时来接。没想到,现在真的治愈了。
“其实归根到底,是父母没有提早给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种种不适应的表现就会在开学时爆发,后果可能超出家长的想象。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适应期有长有短。”校长说。
●上课明显情绪低落
有一些孩子倒是乖乖地进了校门,可是新问题来了。
一位民办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告诉记者:“有个孩子每天进校时都好好的,可一坐进教室就明显情绪低落,经常哭。今天好不容易劝好了,明天又这样,已经两个星期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很头痛。
她们找来家长了解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读幼儿园时各项表现都很不错,在班里简直是众星拱月。可是一上小学,优秀的小伙伴很多,孩子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好,比如,跳绳没人家多,口算没人家快等,就有了心理落差。如果老师当天能刻意关照,多夸几句,孩子的情绪会稳定些,不然就会爆发。
“可班里这么多孩子,我们不可能只夸一个人,那不是厚此薄彼了吗?”班主任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让孩子明白,读幼儿园和小学是完全两回事,调整心态,家长也应该给孩子适当减压。
●不遵守课堂秩序
更普遍的是这种情况——上课坐不端正、随意插话、打打闹闹;又或者丢三落四,今天作业本不见了,明天语文书弄丢了等等。不止每所小学,每个一年级班都有。不过,相对于前面两种情况,这种动静小一些,老师会常常提醒,但彻底纠正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
把幼小衔接课程排进课表
面对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一年级新生状况,今年开学,杭州不少小学直接把幼小衔接课程排进了课表。
杭州长青小学排了两天幼小衔接课,一天是给家长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另一天是新生训练,全校100多位老师全部来到一年级,带300多位新生熟悉校园路线,指导整理书包、课桌,上课怎样举手发言,中午如何排队领饭,下午怎么排队放学等等。
杭州娃哈哈小学、杭师大附小、胜利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开学第一周压根没上课,全拿来做幼小衔接了。让新生们通过玩游戏练坐姿、认识新校园、结交新朋友等等。
杭州时代小学在开学第一天,安排了六年级的孩子带着一年级新生,手牵着手去认识校园。
杭州滨和小学则通过双向选班,让新生提前了解老师、同学,并提前在暑假里给新生发了一本《点赞好习惯手册》,建议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体育锻炼、家务劳动、阅读、交流的习惯。校长田燕芳说,幼小衔接,养成这些习惯比学拼音和认字更重要。
读小学前,爸妈该做些什么
杭州青蓝小学曾对一年级100位家长进行幼小衔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知识、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心理等。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最怕孩子在识字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此做的准备也是最充分的。但其他几项重要内容却往往被家长忽视了。
其实,比起多认几个字,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据几位小学校长总结,在上小学前,一般存在三种类型的家长:
1、急功近利型。没上小学前报很多培训班,霸占孩子的大量时间,为的是让孩子提前进入一年级学习的状态,最后往往导致孩子在课堂上不愿意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
2、任由发展型。任由孩子成长,造成孩子太有个性,而且好动,个人意愿比较强。
3、温室培育型。这类家长什么事都代替包办,最后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
这些爸妈表现不同,但都属于没有做好幼小衔接。那么,这个阶段,爸妈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杭师大附小校长孙丽女认为,幼小衔接,爸妈需要做四件事——
1、帮助孩子积极转换角色,告诉孩子当小学生和念幼儿园有哪些不同,而不是通过夸张描述,让孩子畏惧学校和老师。
2、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观念,抵消孩子新入校的陌生感,提高孩子的适应力,这有助于预防今后作业拖拉等坏习惯。
3、和孩子一起准备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比如餐具等。
4、告诉孩子上小学的一些基本信息,培养自理能力。比如,写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联系*,知道每天上下学的路线、家庭地址等。
杭州半山实验小学校长周晓婷说,父母应该提前明白三个道理——
1、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意识到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2、习惯是孩子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
3、所有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都需要经历,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幼升小新生状况多 小学校长为哄娃上学临时“改”校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
时间:2024年11月01日强化实践创新导向,专家解读我国首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质量标准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一行调研浙江大学
时间:2024年10月17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