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大热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人们在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官场贪腐和一个个让人击节赞叹的“老戏骨”。不过,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
“这不是跟戏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也就是他们太小还不太会用钱。”黄女士说,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
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
一周的零食换来了“一道杠”,一个学期的零食是不是能换来“二道杠”。
改选中队干部是小学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这件事却成了吴女士家的一道教育难题。
吴女士儿子正上小学三年级。去年秋季开学,他所在的班级也要改选。
最初吴女士对这件事并不清楚。她只记得,那一阵子儿子好像突然变得特别爱交朋友,几乎天天要去超市*零食,然后带到学校分给同学们。
这样坚持了一周,一天儿子回家情绪特别低落,原来儿子班里当天改选中队干部,“之前的那个星期他其实是想用零食拉拢同学”。吴女士说,儿子的支持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仍然没能挤进前五名(中队干部的名额是5个),结果排在后面的几个候选人就成了小队长。
孩子气鼓鼓地把“一道杠”扯了下来,对吴女士说,他们“白吃了我一个星期的好吃的,也不选我”。
吴女士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契机,便对儿子说:“如果想得到同学的认可,要靠你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让别人佩服你。”
吴女士的儿子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说:“我下回应该给同学带一个学期的零食,这样就能把‘一道杠’换成‘两道杠’了。”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可能会觉得,吴女士儿子的故事没有“小皮球”的典型。
剧中,“小皮球”在学校闯了祸,“已经两次踢坏了学校的玻璃”。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奇怪,“小皮球”为什么要在教学楼踢球而不去操场?“小皮球”的回答是“队长不让上” 。“小皮球”在队里只是个替补队员没有上场的机会,而且这个替补的身份也是花了15元*来的:给队长10元、副队长5元。
戏里的“小皮球”在学校的生存方式更加“*裸”,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却更加生动和令人深思,“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看到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是那条最正确的路,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最省力气的‘拿好处交换’的那条路。”吴女士说。
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形成,很多事情就可能变了味道。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李玫瑾曾经这样说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底是成人社会的问题。
家住北京回龙观的田先生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今年顺利当上了班干部。在为女儿庆祝的时候,田先生心里总有一点小别扭。原来田先生女儿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基本都是老师指派的,并不是同学选出来的,而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家长用自己的付出换孩子的前程,老师用孩子的前程换家长的付出。成年人之间的这种把戏在孩子面前上演,孩子自然会看得明明白白。
“你记我的名字我也记你的名字”,权力是用来彼此伤害的
其实,“小皮球”和吴女士的儿子是类似的,他们都是用钱或者“好处”去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小皮球”的队长则是用权来换取利益。
在学校里,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则象征着绝对的权力。
璇子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女生,非常喜欢画画,她的画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老师建议璇子到校外跟专业人士学绘画。璇子向父母转达后,她父母以为老师是因为看重女儿的天分才建议她找校外老师深造的,所以,他们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选定了一个。
没想到,自此之后,璇子在学校再也没有得到过美术老师的表扬了。
后来璇子的父母从别的家长那里获悉,这位美术老师给璇子推荐的辅导老师就是她自己的丈夫。
璇子的美术老师跟丈夫本是大学同学,都学美术,毕业后女方进了小学成了璇子的美术老师,男方自己当老板做起了培训。最初两人还为生源着急,后来妻子发现只要对自己的学生稍加暗示,丈夫的培训就不会缺生源。
老师用权力压迫学生,学生也就学会了把权力作为手段。
五年级的文文最近很委屈,“组长每天都记我的名字,哪怕我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其他同学,她也把我记上说我破坏纪律,我表现好的时候她一次也不记”。
文文是班干部,负责维持班里整体纪律,每天都要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的整体情况。一次音乐课,文文所在组的小组长违反纪律被音乐老师批评了,文文如实告诉了班主任。从此之后,这个小组长记录的组长日记里几乎都是文文的“违纪”问题。
成人拥有了权力如果不能很好把控将可能迷失自己,甚至走向犯罪。孩子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领,权力可能会变成互相伤害。“时间久了孩子们会价值观混乱,消逝人的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
社会风气变化不可怕,影响孩子的是微环境
一些人认为,孩子的世界里出现的这种类似成人世界中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是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
“对孩子来说,微环境最重要,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微环境就越重要。”孙云晓指出,社会的变化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老师这些“重要他人”如何对孩子进行解释。
不少家长觉得,现在的社会很复杂,不让孩子早些明白“社会的险恶”,将来到社会上一定会吃亏。
孙云晓说,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一定会是有些方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了,有些方面向坏的方向发展。有人说转型期的特点是“天使和魔鬼并行”的,让人产生“晕眩感”。所以,一些消极事件的发生会让人对社会整体都产生消极判断。
成年人如果在这种“眩晕”状况下向孩子解释社会,“往往给孩子虚假和极端的解释”,而不是科学的积极的解释,这样孩子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长大以后看什么都不顺眼。
“面对未成年人,大人给孩子解释世界的时候一个核心思想是‘儿童优先’,怎么对儿童发展成长有利就应该怎么做。”孙云晓说。
孙云晓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学生拿着精美的玩具赛车在班里炫耀,谁要也不给。班上一个聪明的小男孩看到后,回家做了各种调查,找到了批发那款精美玩具赛车的渠道,于是跟同学们说,如果谁想要他就能低价*来。结果,这个聪明的男孩子帮好几个同学低价*到了玩具赛车,每个玩具车还能赚几块钱。
后来,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这个聪明的男孩子,没有评价孩子的做法对不对,而是说:“老师知道你这样做是为大家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样的行为已经是经营行为了?经营行为有哪些法律规定你知道吗?是不是还要纳税?”
这个孩子后来找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书去研究,还把赚同学的钱退还给了同学。“老师的正确引导是重要的。”孙云晓说。
其实,成年人向孩子进行积极的解释,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社会形成积极的认识,关键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力量,是他们将来与遇到的更多消极事件进行抗衡的力量。”孙云晓说。
(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小学生为化名)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人民的名义”映射中小学引深思,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为西湖大学首位名誉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01日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
时间:2024年11月01日强化实践创新导向,专家解读我国首个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质量标准
时间:2024年11月0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一行调研浙江大学
时间:2024年10月17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