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正文

中国网大体育院校排名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

更新:2023年02月11日 00:05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网大体育院校排名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网大体育院校排名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实力怎么样?是南大的王牌专业吗?...

南大的外国语实力很强,尤其是其中西班牙语。
但王牌专业是化学、物理和天文,全国第一的专业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英文专修科,她伴随南京大学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不同时期,数易其名。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定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分为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55年两系合为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93年外国语言文学系扩建为外国语学院。2012年,在教育部组织、92所高校参加的全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名列第二。在9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700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过。在全国外语专业水平测试、国内外的外语竞赛中屡屡取得优秀成绩,四次获得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五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 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孙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至2014年底,南京大学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28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1304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南京大学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南京大学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美誉。

南京大学最早在中国开展博士学位教育,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个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气象系、第一个心理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第一个建筑系、第一个航空系、第一个体育科、第一个艺术科、第一个电影播音专修科、第一个农科、第一个林科、第一个现代地学系、第一个现代数学系、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第一个履践型政治行政系、第一个履践型法学院、中国第一个商学院以及第一个工商管理、金融理财、会计、国际贸易系等等。其他许多学科,如文、史、哲、戏剧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化学、物学、天文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截止2014年12月,南京大学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
项目立项学科与重点序列学科22个。

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最新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南京大学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其中27个一级学科进入前九,16个学科进入前五,9个学科进入前三,4个学科第二,3个学科第一,在C9高校中排名第三。

截止到2013年4月底,南京大学共有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已跻身世界百强之列

最新权威排名结果:

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1、QS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68位,中国大陆第5位;QS亚洲大学排名(2014年):南京大学位列亚洲第26位,中国大陆第5位。

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251-275位(区间),中国大陆第5位。

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2年):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201-300位(区间),中国大陆5-7位(区间)。

最新民间排名结果:

网大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排行榜(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综合排行榜第5,学术资源第6,教师资源第2。本科教育综合实力第2,本科师资力量第1,本科课程第1,本科校友捐赠第1。

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年):南京大学位列综合排行榜第6,一流大学排行第2,教师水平第2,教师绩效第1,毕业生质量第5。

南昌大学历任校长有那几位?

南昌大学历任校长包括:

周创兵周创兵(2013.07-至今任南昌大学校长)    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

周文斌:(2002年12月――2013.07,任南昌大学校长);

潘际銮:(1993年4月――2002年12月,任南昌大学校长)。

南昌大学的排名:

1、南昌大学在武书连主持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61。

2、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南昌大学排名63位。

3、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机构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南昌大学名列第71位。

4、201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63位。

5、2010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位列97位。

6、2008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同列第96位。

7、2009年6月5日凤凰网财经为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发布的《2009年度211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与山东大学等八所211院校并列第68位。

8、2010《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22位。

9、从1993年以来,南昌大学一直在江西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在全国各省市全部一本招生的重点大学。

10、学校的生物类、食品类、文史类、理工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类、材料类、新闻类、环境类、机械类、软件、法学、医学类专业均列全省第一位。其中食品类、材料类在全国前五名。食品科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南昌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11.2012年10月25日至26日,“第三届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ACCA教学研讨会”在天津财经大学召开。南昌大学ACCA因整体办学水平突出再获嘉奖,因在2011年ACCA考试中取得了三个大陆第一的好成绩名列第一。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

根据网大高校2007年最新排名:
big.com/cn/rnk_1_0_0.htm
重庆邮电大学,综合指标得分21.0分,排名第177位,上升109位。理工类院校排名第52位
,上升33位;重庆市排名第5位,上升1位。其中:声誉得分无分;学术资源得分2.2分,排
名第338位,下降48位;学术成果得分3.7,排名152位,上升4位;学生情况得分49.5,排
名158位,上升3位;教师资源得分39.4,排名86位,上升487位;物资资源得分29.8,物资
资源排名148位,上升18位。

网大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说明

2007排行榜的改进

作为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研发者,在连续工作到第9年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
“社会评价”角色并非揭示我们工作存在理由的光环,而更多地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
一年,伴随着对院校的了解越来越细、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心态也越来越慎
重,足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特别感谢关注、支持这项工作的众多专家、校长、学生
和家长们,我们坚持一以贯之的“消费者的角度”不变,现在将最新的工作成果提交出来
供社会检验。

与2005年相比,2007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最重要的改进体现在数据的突破。

网大直接联系院校核实数据, 建立了评估者与被评估对象的直接交流渠道。我们发出
的数据核查表格,得到的院校反馈超过预期,一共有135所院校提交了官方认可的准确数
据!

数据方面,还进行了大量的核实工作, 包括初步完成排行后进行了数月的持续检查更
正。特别地,严格保证了所有院校的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及物资资源三大一级指标表现不
落空,尽力避免名次被低估,这在体育与艺术类院校体现特别明显。

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做了如下改进:
(1)“学术资源”用“对本科学位点比例”代替自2003年排行以来一直沿用的“每千名
学生的拥有量”计算;
(2)“教师资源”之“教师中副教授以上人员的比例”改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人员
的比例”,以更契合院校专任教师人员构成的实际情况。

2007年排行榜数据演算更加科学,改进了部分计算细节的处理方法, 更趋合理:
(1) 分项指标等计算过程中,对得分进行必要的线性变换:如果第二名得分如少于
90, 则第二名及以后的得分均线性上调至涵盖 (0,90] 区间。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院校在某
分项上的特殊表现打压其他所有院校的得分、甚至影响到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含义。
此项修改,避免了往年排行中院校物资资源等指标得分略有偏低的弊端。
(2) 新增数据限幅: 生均图书量、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研究生占全体学生比例等。
具体见“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2007年排行榜发布的榜单比往年更加丰富:首创性地发布了分省市的院校排行榜, 以
及隔年名次变动,欢迎各界检验。

以上改进,遵循"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一贯的研发脉络,其特点概括为:
1、一个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和科学。使用客观数据,逐步改进评估体系和计算方
法,使之趋于合理和科学;
2、一个角度:从消费者角度评估中国的大学
3、一个方向:力求反映大学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兼顾总量

本年度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仍然未能考虑各院校特色,尽管强调院校质量,已经能突
出某些特色院校。这是将综合性大学和专科性大学混在一起比较,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
网大排行榜在今日最大不足。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入分学科排名,这方面,我们仍然在持
续的探索中。在学科排名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严谨
规范、公开透明地组织高校学科评估,已经进行到第二轮,最新发布的评估结果很有借鉴
参考意义。

我们看到,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大学评估的信息和公开成果还是很少,那么,已有
的包括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在内的成果,就处于一种相对"垄断"的信息地位。我们由衷欢
迎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和立场,研发出不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以便
公众、大学本身和*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的状况。

综合指标排名全国前50位的高校

全国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1 清华大学 ↔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 北京大学 ↔ 94.0 100.0 95.2 90.0 89.3 97.6 87.7
3 复旦大学 ↑ 2 79.0 91.7 83.6 67.8 84.8 74.5 79.1
3 南京大学 ↔ 79.0 89.9 78.6 70.2 89.3 80.8 66.5
5 浙江大学 ↑ 1 78.0 91.5 61.9 90.0 74.7 65.0 90.0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 77.0 89.6 83.8 78.0 96.2 61.3 51.3
7 上海交通大学 ↔ 76.0 89.0 63.8 85.4 80.6 67.8 72.8
8 北京师范大学 ↑ 1 66.0 81.8 63.3 60.4 82.7 60.6 51.9
9 中国人民大学 ↑ 1 65.0 82.2 71.1 41.5 85.8 49.6 80.8
10 南开大学 ↓ 2 63.0 84.4 56.7 48.8 85.4 58.0 62.0
10 中山大学 ↑ 1 63.0 81.2 58.0 49.0 78.8 51.9 79.6
12 西安交通大学 ↔ 62.0 82.0 51.5 53.4 85.5 54.1 62.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 62.0 81.9 38.1 63.9 80.1 58.4 63.7
14 天津大学 ↔ 61.0 78.9 53.6 56.0 79.5 57.0 51.0
14 武汉大学 ↓ 2 61.0 82.5 55.1 40.1 84.1 56.1 67.8
16 华中科技大学 ↓ 2 60.0 78.5 59.7 43.3 82.6 48.7 67.3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59.0 77.6 46.5 43.1 86.5 57.2 64.8
18 大连理工大学 ↓ 2 57.0 69.4 55.1 54.2 75.3 49.3 47.6
19 厦门大学 ↓ 1 56.0 78.0 58.6 31.4 83.9 51.0 49.6
19 四川大学 ↓ 1 56.0 75.8 49.4 31.7 76.8 46.2 77.5
21 吉林大学 ↑ 1 54.0 75.1 48.3 25.1 74.6 49.3 75.8
22 东南大学 ↓ 1 53.0 74.3 51.0 26.6 81.4 49.6 59.0
22 北京科技大学 ↔ 53.0 66.3 41.2 38.1 76.6 47.6 64.8
24 北京理工大学 ↑ 3 52.0 69.9 32.0 35.8 79.1 51.6 69.7
25 山东大学 ↑ 4 51.0 74.6 41.8 35.1 67.4 50.0 54.4
25 同济大学 ↓ 3 51.0 81.5 33.0 25.0 77.2 50.2 68.7
25 华东师范大学 ↔ 51.0 71.8 55.0 25.6 70.5 41.1 60.6
28 西北工业大学 ↓ 1 50.0 70.0 31.4 32.7 77.2 46.6 66.8
28 中南大学 ↓ 3 50.0 69.3 45.6 24.1 71.8 49.5 58.6
30 东北大学 ↑ 2 49.0 65.0 46.8 22.2 77.2 42.7 64.5
30 中国农业大学 ↑ 2 49.0 69.6 42.0 17.0 68.7 59.9 55.2
32 华南理工大学 ↓ 3 46.0 69.6 34.8 20.9 75.1 44.5 52.1
3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 44.0 63.9 32.0 27.7 72.3 36.9 48.8
34 华中师范大学 ↔ 43.0 59.6 38.1 17.8 65.6 42.8 57.8
34 华东理工大学 ↓ 5 43.0 63.9 29.7 22.8 67.0 45.3 49.7
34 湖南大学 ↑ 3 43.0 65.6 33.1 19.9 70.3 45.7 42.9
34 兰州大学 ↑ 3 43.0 70.3 27.3 30.7 67.9 36.5 43.5
38 北京交通大学 ↑ 10 42.0 59.3 46.6 21.6 71.4 38.2 29.4
38 中央音乐学院 ↓ 1 42.0 66.5 45.6 4.2 66.1 48.5 41.9
40 上海财经大学 ↑ 8 41.0 59.3 28.9 16.2 69.9 36.1 62.9
41 中国海洋大学 ↓ 6 40.0 63.9 29.5 16.5 74.8 43.5 31.8
41 东北师范大学 ↑ 1 40.0 60.1 34.0 15.7 69.0 41.8 39.1
41 西北大学 ↓ 4 40.0 63.2 27.4 16.8 64.9 42.2 47.0
41 南京理工大学 ↔ 40.0 64.7 22.6 20.7 68.1 40.2 43.0
45 重庆大学 ↓ 1 39.0 64.5 24.0 11.5 70.1 37.8 53.7
45 暨南大学 ↓ 3 39.0 61.0 22.5 15.4 66.4 41.6 51.1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 39.0 59.2 22.6 28.9 71.7 35.1 32.5
45 中国政法大学 ↑ 30 39.0 62.0 42.7 8.3 68.5 37.3 31.9
45 中国医科大学 ↑ 24 39.0 59.2 49.4 2.5 70.6 37.9 31.8
50 北京工业大学 ↓ 2 38.0 57.0 20.3 23.6 61.6 41.0 44.5
50 电子科技大学 ↑ 6 38.0 63.5 20.1 22.0 76.8 32.6 35.0
50 北京邮电大学 ↓ 2 38.0 64.8 16.1 16.6 73.5 40.3 39.1

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电子邮电类高校

全国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 39.0 59.2 22.6 28.9 71.7 35.1 32.5
50 电子科技大学 ↑ 6 38.0 63.5 20.1 22.0 76.8 32.6 35.0
50 北京邮电大学 ↓ 2 38.0 64.8 16.1 16.6 73.5 40.3 39.1
15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5 22.0 -- 2.7 2.5 46.5 38.9 35.1
177 重庆邮电大学 ↑109 21.0 -- 2.2 3.7 49.5 39.4 29.8
199 南京邮电大学 ↑ 12 20.0 -- 4.1 4.7 52.6 28.1 27.1
2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59 19.0 -- 3.3 5.0 46.5 29.3 24.7
2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8 19.0 -- 3.9 3.9 48.3 34.5 17.2
313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2 17.0 -- -- 1.1 40.5 38.1 16.5
4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97 15.0 -- 1.9 1.5 40.8 28.9 17.0
524 西安邮电学院 ↓ 68 14.0 -- 1.2 0.5 41.0 27.0 14.7
5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8 14.0 -- 0.7 0.8 39.8 28.3 12.7

重庆市高校综合指标排名

重庆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全国排名
1 重庆大学 ↔ 39.0 64.5 24.0 11.5 70.1 37.8 53.7 45
2 重庆医科大学 ↔ 27.0 50.1 22.2 2.4 56.6 32.0 16.5 107
2 西南大学 ↑ 1 27.0 -- 17.6 7.1 54.6 34.2 39.8 107
4 西南政法大学 ↑ 1 26.0 -- 18.0 4.9 61.9 29.3 35.1 116
5 重庆邮电大学 ↑ 1 21.0 -- 2.2 3.7 49.5 39.4 29.8 177
6 重庆师范大学 ↔ 19.0 -- 3.3 0.9 43.3 37.2 22.6 227
7 四川外语学院 ↓ 1 18.0 -- 3.6 1.5 51.6 29.1 24.4 267
7 重庆交通大学 ↓ 1 18.0 -- 3.4 0.7 44.0 32.6 27.6 267
7 四川美术学院 ↑ 8 18.0 -- 2.0 0.1 47.6 34.4 19.3 267
10 重庆工商大学 ↔ 17.0 -- 0.7 1.2 39.7 32.8 27.6 313
11 重庆工学院 ↓ 1 16.0 -- 1.7 1.9 39.1 29.8 23.0 360
12 重庆三峡学院 ↔ 14.0 -- -- 1.2 38.1 24.6 17.7 524
13 重庆科技学院 ↑ 3 13.0 -- -- 0.1 38.2 26.2 15.1 618
13 重庆文理学院 ↓ 1 13.0 -- -- 0.3 38.0 25.5 15.7 618
13 长江师范学院 ↓ 1 13.0 -- -- 0.8 37.8 25.0 14.9 618

关于大学排名,,高分拜求

1.美国
2.泰晤示报
3.大陆
4.香港
==============================
美国:
全部排名都是基于两个支点

首先,排名所采用的量化标准是由教育专家提出的、认为能够反映学术质量的可靠指标。

其次,排名是在客观公正地评判教育中涉及到的各因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然,在选校的过程中,排名只能作为部分参考,研究某个学校的无形价值并琢磨透自身的真实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美国高中生所作的粗略调查表明,他们只是利用排名挑选出一些合适的大学的名单,而不是将它用于作最后的决定,这种做法倒很高明。本排名分三个步骤进行。

1.首先对各大学按教学任务和所在的地区进行分类。

2.然后按反映学术水平的总共16项指标搜集每个学校的信息,并按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大小对各个因素给予适当的考虑。

3.最后,根据综合评分对每个类别中的大学进行排名。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美国的各个大学,U.S.NEWS也作了许多工作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脚注指明非本年度的调查数据。所采用的院校分类标准在1994年卡耐基教育进步基金会(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根据教学任务对院校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

228所"全国性大学(national universities)"包括全部的本科专业及硕士与博士学位项目,强*授的研究工作。162所"全国性文科院校(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几乎是专门针对本科教育,授予的全部学位中至少有百分之四十是在文科。今年,为了更好地为对这种学校感兴趣的学生服务,我们将排名由40名增至50名。505所"地区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ies)"包括全部的本科项目及某些硕士项目,但几乎不含博士项目。428所"地区文科院校"与国立大学一样,重点是本科教育。但是它们一般没有国立大学那样挑剔,在文科类学科授予的学位还不足全部学位的百分之四十。

对地区大学根据所在的地区进一步细分为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大学。用以记录学术质量的指标可分为七类:学术声誉、生源保留情况、教授资源、新生素质、经费来源、毕业生捐赠情况以及(对于国立大学和文科院校而言)"毕业率表现",即应毕业学生比例与实际毕业学生比例之间的差距。这些指标包括了"输入"标准和成果标准,前者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生、教员及其经费情况,后者显示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状况。

学术声誉

很明显如果一个毕业生从一所出名的大学取得了学位,就很容易找到好工作或者被录取到顶级研究生项目。

声誉调查也将最优秀的教授算作一个学校的无形价值,如教授在教学方面的贡献等。学校声誉是通过对同一类别的院校的校长、教务长和招生主管的调查确定的。每一个学校都要对其他同等学校的学术项目从1分(较差)到5(优秀)分进行打分,对于没有掌握足够的学校信息而无法做出公正评价的,则要求标记"不知道"。

生源保留情况

新生第二年返校的比例及最终毕业的比例越高,这所学校为学生取得成功所能提供的课程与服务就可能会越好。这个标准由两部分构成:六年毕业率(占分数的80%)和新生保留率(占分数的20%)。毕业率是指一个毕业班中在等于或少于六年的时间里取得学位的学生的平均比例,考察的班级是在1990至1993年间入学的。新生保留率是指在1995至1998年间入学的
新生第二年秋季返校的平均比例。

教授资源

研究表明,学生对所接触到的教授越满意,学得就越多,也越有可能毕业。我们使用1999-2000学年的六个因素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情况。班级大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代表学生人数少于20人的班级的比例(占教授资源评分的30%),另一部分代表学生人数等于或多于50人的班级的比例(占该分数的10%)。教授薪金(35%)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生活费用的差异作了相应调整(使用Runzheimer International的指数)之后的1998-99及1999-2000学年的教授平均工资水平加上福利。同时考察在本学科领域拥有最高学位的教授的比例(占评分的15%)、学生-教授比率(5%)以及专职教授的比例(5%)。

新生素质

一个学校的学术气氛部分地是由学生的能力与欲望决定的。因此,评分考虑了入学新生的SAT或ACT考试的分数(占该评分因素的40%);录取的新生中毕业自全国性教育机构的前百分之十的班级的学生及毕业自地区性学校的前百分之二十五的班级的学生的比例(占评分的35%);录取率,或录取学生数与申请人数的比率;入学率,或实际入学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率(10%)。数据取自1999年秋季入学的班级。

经费来源

如果一个大学的生均支出费用很大,则表示它能够提供各种项目与服务。这里衡量的是1998和1999财政年度用于教学、科研、学生服务及相关的教育支出的生均经费。

毕业率表现

使用这一"增值"指标是为了衡量对教育支出和学生智力因素进行调节之后大学的项目和政策对学生毕业率的影响。考察的是1993年入学的班级的实际六年毕业率与预测比率之间的差距。预测比率考虑了这些学生作为新生入学时所参加的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以及学校在学生身上的支出。如果实际的毕业率高于预测比率,该校的成果就在提高。

毕业生捐赠情况

1998和199*年捐赠给学校物品的毕业生的比例间接地反映出校友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为了得到一个学校的排名,首先计算出该校标准分的加权总分。最后的分数是经重新调整过的:加权分数最高的学校被定为100分,其他学校的加权分被换算成占最高分的多大比例。每个学校的最终得分取与实际得分最接近的整数,并按降序排列。

按时下的需求来说,商科与工程学项目的排名则有些过时。对这些学校的排名在一个关键性的方面与上述排名方法不同--它们仅仅是根据从项目主管和高级教授那里采集来的可信性数据评定的。而且,参加评估的只是那些通过了认证的项目。有338所学校提供商科的本科项目。工程学项目被分为最高学位为博士的学校和最高学位为学士或硕士的学校这样两组,每组单独排名。前一组里有181所学校,后一组中有137所。通过对各学科专业最好的项目的调查,出现了五个提及率最高的项目。

对于研究生院而言,每一年,U.S. News都要重新评价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的课程。这五类研究生院排名基于两种数据,一种是专家关于课程质量的意见,另一种则是描述学校师资、科研和学生入学与离校表现的统计指标。这两种数据是U.S. News基于2000年秋季对1000多项课程和12000多家学术研究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调查得出的。

今年上述五类学院在排定座次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完全相同,有共性也有差异。普遍考虑的因素有学校声誉、学生入学分数、总排名和专业排名。另外,商学院、法学院的排名还依据毕业生的就业率及起薪状况;法学、医学、工程、教育学院还依据教师学生人数比;医学、工程、教育学院还依据其科研活动。往年的教育学院排名并无研究类版本,此次推出的研究类教育学院的排名体现了U.S. News对教育的更多关注和在教育学院排名方法论上的改进。
那么今年推出了新的排名,前几年的排名还有效吗?关于这个问题,U.S. News是这样回答的。

"前些年的排名包含了有效的因素,却不应拿来与今年的数据分析相比较。对于商、法、医、工程、教育五类学院,我们一如既往地改善数据处理程序以排除错误;我们每年都要回顾以往的统计调查以修正我们的问卷,从而使结果更趋近于学校的真实情况。

应该提及的是,基于同等学术声誉的排名每年的变化是很微小的,因此3-4年前的这类排名仍然有效。而且,同等学术声誉的调查对于选校自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派特森学院与美国派特森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和美国上爱荷华大学合作,成立了上述两所大学加拿大分校.

提供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课程.原校录取通知书,原校毕业文凭,原校成绩单,原校教材和美国原校师资.学位证书或中国,美国及加拿大*认可。

==============================
泰晤示报:
最早的英国大学排名是由《*》�The Times在1992年发布的。随后多家报纸也分别发布了自己的英国大学排名。到目前为止,有下列报纸发布过各类英国大学排名:

《*》�The Times

《金融时报》�The Finacial Times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卫报》�Guardian

其中,《*》的英国大学排名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备的数据被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所接受。从1992年到2002年,英国大学排名不断更新、完善,各类指标层出不穷,90所以上的大学分别被列入各类排名。在这里需要知道的是,有些大学如Open University�Buckingham University一类远程高等教育大学,以及私立大学是不被列入排名的。Times的排名也不列入Cranfiel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Lincoln这类以硕士生为主的大学。

排名也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就是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也很容易区别他们的不同:综合排名就是看某个学校的综合实力,从学校的教学质量、毕业生比例、研究水平、到各类硬件设施无所不及。专业排名则是某学校该专业在英国各个大学之间的实力评估。要注意的是,MBA专业由于它的特殊性,往往不被列入专业排名而被各大报纸单独进行研究,所使用的评估标准也和普通的专业排名不同。

排名的数据从哪里来

一般情况下,各大报纸不做直接的数据研究,而是由英国官方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原始数据,报纸再经过自己的分析和加工,综合一系列数据指标而得出排名。有些报纸则建立了自己特殊的评估标准,例如《卫报》。研究数据的获得主要通过下列机构: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评估机构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HESA www.hesa.ac.uk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Quality Assurance Ageny�QAA www.qaa.ac.uk

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

Research Asses*ent Exercise�RAE www.rae.ac.uk

**注释�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分别为下列三家独立的机构�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HEFCE www.hefce.ac.uk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Wales www.wfc.ac.uk /hefcw

Scottish Higher Eucation Funding Council�HEFCS www.shefc.ac.uk

由于苏格兰不同的本科教育体制,很多数据是单独从苏格兰的相关机构获得。个别情况下,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提供某些数据,报纸则直接深入各个大学做直接的调查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各类原始数据是由英国的官方机构搜集整理的,但是英国没有任何官方的大学排名,也就是说:英国大学排名没有绝对权威可言,只有相对的可参考性,同时不排除有数据的误差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何读懂排名

大部分人看排名只看名次,而不看后面的具体数据。导致很多朋友选校因为名次而困惑,有些人则干脆一味挑排名高的,不论是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这个时候,单单看名次那几个数字是不够的,我们就要深入看看排名中后面所罗列的具体数据。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我将详细给大家介绍《*》和《卫报》的专业排名解析。其他报纸的排名和《*》的相近,也比较容易懂,举一反三即可。

首先我们来看看2002年的Times专业排名中给出的几组参考标准�

TQA

RAE

A-Levels

Score

TQA是Teaching Quality Asses*ent的缩写,即教育质量评估。满分为24分,分数越高教学质量越好。苏格兰地区的评分标准是:Excellent�E�Highly satisfactory�HS�Satisfactory�S,Unsatisfactory�U�英格兰学校的某些专业也依然沿用。RAE是Research Asses*ent Exercise的缩写,是各个院校的研究水平。满分为5�,5依此递减至1分。A-Levels是该大学A-LEVEL入学者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证明这个学校的本科入学标准越高(30分满分)。Score就是以上分数的综合分,是评估专业排名的依据。

由此可见,专业排名也不是每项指标我们都要看的,对本科申请者来讲,比较TQA和A-LEVELS的分数比较合适,因为他们都是主要针对本科的教学质量和入学要求而言。对于硕士申请者,看RAE的数据则最合适不过,研究水平最能代表一个学校硕士专业的实力了。那么我们以Times 2002年Economics专业排名为例:

在Warwick和Essex这两所大学比较的时候,大家都能发现,排名相差如此之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Warwick的A-Levels比Essex的A-Levels分数要高出9分。换言之,Warwick的经济学本科入学要求比Essex的严很多。但是,这个排名对于硕士申请者来说是废纸。原因很简单,A-Levels和他们没有联系,没有必要注意这个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待这种专业排名基本上就不必较真去为了名次的差别而讨个说法了。

接着我们来看看2002年的Guardian的专业排名给出的参考标准�

Guardian teaching score

Teaching asses*ent score

Spend per student score

Student�staff ratio score and number of students

Job prospect score

Reputation score

value added score

Guardian teaching score就是排名的总分,是排名的依据,这里就不多说了。TAS和Times排名的TQA一样,都是24分满分,分数越高教育质量则越好。Spend per student score就是学校部门资金的投入,大家都懂,也不多解释了。Student�staff ratio score and number of students是师生比例,满分6分。Job prospect score是学生的就业率,这个指标的高低对于我们海外学生不生效,因为数据都是来自英国本地学生的,不过看这个数据,能通过另一个角度判断该学校的专业情况。

Reputation score即口碑。在这里不是用人企业对学校的口碑,而是指A-levels的录取人数,A-levels的申请者越多,证明这个学校口碑越好。自从这个指标推出以来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很多英国教育界学者认为口碑一词不适合用在本科录取人数上,想进一步了解争论动态的朋友可以到Guardian的主页上找到相关内容。

value added score很有参考价值,这即是Guardian排名中的一个亮点,也是这个排名中另外一个有争议的地方。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学校该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和毕业之后个人能力的提高情况。分数越高,说明这个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提高幅度越大。满分10分。这个指标无疑很有创新意义,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但是由于数据的计算方法比较新颖,很多人对这里的分数表示怀疑。

和Times的排名比较�Guardian的评比角度比较特别,使用的标准也不一样,从而导致二者的排名有很大差别,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信息提供给我们,值得一看。

专业排名重要,还是综合排名重要

很多人曾经问我,某某学校综合排名很低,专业排名却很高;另一所学校恰好相反,综合排名高,而专业排名低,自己不知道如何取舍。这样的情况不少见,选校不是小事,关系到自己的前程,选错了可没有后悔药吃。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分开来看你所选择的学校在排名中的具体意义。我个人认为,专业排名相对综合排名对我们更重要一些。由于我们国家的用人单位有点和美国相似,很重视学校的综合名气、口碑。多年来的习惯让我们误以为英国也是这样的国家,其实不然。在英国,大部分人尤其是用人企业不是很在乎你学校的名气、排名。他们重视的是你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就算你是从排名倒数第一的学校出来的,只要你的成绩好,自己又努力,就有和其他学校毕业的人平等的就业机会。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我将来学成回国,又不是在英国找工作,国内的企业依然重视学校的名气、口碑,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国内一个人才交流会上发生的一幕,一个从英国University of Sheffield毕业的电子工程本科生参加某公司招聘,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没有名气,学生的能力值得怀疑,而把这个朋友拒之门外。但实际的情况是: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02年Times综合排名是18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02年Time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排名则和帝国理工学院并列第三。

那个用人单位可能万万没想到这个学校的电子工程在英国有如此高的地位。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要回答的就是,随着留英人数的日益增多,国内对英国教育体系和各个大学的了解也越来越完善,相信明智的用人单位会对自己所在行业的英国大学情况会有清楚的了解,最起码不会只知道剑桥牛津了。

另外,某专业排名高而综合排名低的学校往往在该专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保持该专业的领先地位,这样就给读此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莫大的实惠。这样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过多费口舌了。当然,如果有综合排名又好,专业排名又好的学校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过有时候有这样的困惑:两所学校一个是专业强校,综合还可以;另一个是综合强校,专业也不错!就是说两所学校的情况相近。这样的话,就不要在排名上纠缠了,多多考虑一下经济因素�比如学费、生活费,环境因素和自己的个人爱好,多多衡量是不难有结果的。

==============================

大陆地区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和香港地区(见链接)
大陆地区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一、计算原则。为了使指标体系中各项得分能够相加,以便计算每所学校总得分,我们采用根据分项排名,计算相对分的原则。

每项评分中得分最高的学校,该项最终得分为100分,其它学校在该项的最终得分为其得分除以最高分的相对百分数。每项得分均按照此原则,逐一计算。

二、计算方法。

(一)、新生质量排名说明。

新生质量采用2001年各大学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进行计算。

由于各省高考计分方法不一,有些省采用标准分,有些省采用原始分,因此在排名时,我们首先在每一个省对各大学排名,因为每个省考生的评分标准是统一的。

我们将考生分为三个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和其他类。文史类包括的专业为: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和外语类;理工类包括的专业为: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其他类。

(1)各省分科排名
每省单科(文、理)考生平均分最高分的大学得分为100分,排在第一名。其它大学的得分为其平均分与第一名大学考生平均分的相对分。公式如下:

(各大学学生单科平均分/第一名大学考生单科平均分)X100

(2)各省综合排名 以各大学单科得分与其录取人数的加权平均得分为依据,最高者为100分,其他大学的得分为其得分除以最高分后得到的相对分。公式如下:

(3)全国分科排名 以各大学在各省的单科得分与录取人数的加权平均分,公式如下:

(4)全国综合排名 以全国单科得分与全国录取人数的加权平均分,公式如下:

(二)、关于科研经费排行的说明

总的原则是分文、理科分别排行算分,然后根据各学校文、理科人员在总人员中的比例进行加权调整合并文理得分。其中在计算各高校文、理科得分时,除考虑人均经费外,也考虑了总经费。这样做是基于以下考虑:

1、 人均文科和理科科研经费最高的高校都得100分,这样就使文理科人均经费相当;

2、 文、理科总经费最高的高校得分都为100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平衡文理科科研经费,还可以避免部分规模很小、但人均经费很高的学校得分太高,因为总经费可以反映学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可以反映学校在多学科研究、群体合作方面可能具有的优势;

3、 在计算文、理科科研得分时,人均得分和总量得分的权重都为50%,这种权重分配是从专家对分科排行时对人均图书和总图书量给予的权重中得到的启发。

4、 考虑到不同学校文理科科研活动人员的构成比例不同,在计算各高校研究经费总的得分时,用文、理科人员的比例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各高校科研的总体水平。

为了便于说明以上思路,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步骤:

1、 打开文科经费表,计算各高校人均文科科研经费;

2、 对各高校人均文科科研经费按由高到低排序;

3、 将人均文科经费排序中的第一名(最高)算为100分,计算其他学校人均经费占第一名人均经费的比例,得到其他高校文科科研人均的得分;

4、 对各高校文科总经费按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5、 将总经费排序中的第一名算为100分,计算其他学校文科总经费的得分;

6、 将各高校第"3"项(人均得分)乘以50%;加上第"5"项(总量得分)乘以50%,二者之和为各高校文科科研的得分(如果最高分不为100,则需要对其进行排序和标准化,使最高者得分为100,余者类推)。

7、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各高校理科科研的得分;

8、 计算各高校文科科研人员和理科科研人员总数;

9、 计算各高校文、理科科研人员在研究人员总数中的比例;

10、 用每个学校文科科研得分乘以文科人员比例,再加上理科科研得分乘以理科人员比例,得出各高校研究经费方面的总得分。

11、 高校总得分排序,最高者为100分,其余为最高学校的百分比。

(三),关于"物资资源"项下图书一项的计算

图书一项也同时采用生均图书和总图书数两项,且各占50%,然后平均。这样做的理由是总图书数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利用图书的机会,这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不只是看某一方面的书。

(四)、关于"学术成果"得分的计算

今年各校"学术成果"得分,摈弃了往年简单相加,然后排序计算相对分的做法,改为按照科技和人文社科两类分别计算,并采用人均指标。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学术成果项下的二级指标分为"科技"和"人文社科类",SCI、EI、ISTP、CSTP归为科技类;SSCI、A &H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归为人文社科类。

第二步,分别计算各校的两类成果得分:
科技成果得分 = SCI * SCI权重+EI * EI 权重+ISTP * ISTP权重+CSTP * CSTP权重
人文社科成果得分 = SSCI * SSCI权重+A &HCI * A&HCI权重+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 *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权重

第三步,分别计算各校两类成果的人均得分:
人均科技成果得分 = 科技成果得分/本校科技人数
人均人文社科成果得分 = 人文社科成果得分/本校人文社科人数

第四步,将上述第三步的结果分开排序,分别得出各校科技成果、人文社科成果的相对分。

第五步,将第四步结果按照两类人数占总研究人数的比例加权求和,得出各校"学术成果"总得分:
学术成果总得分 = (科技成果得分 * 本校科技人员/本校研究人员总数+人文社科成果得分*本校人文社科研究人员)/本校研究人员总数

第六步,将第五步的结果排序,计算各校的相对分,即是各校学术成果的最终得分。
采用这个方法计算,解决了科技与人文社科成果无法比较的难题,能更客观地反映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学术成果在综合序列中的位置。

(五)学生人数按照折合全日制本专科人数计算。有医学院的大学,在计算教师人数时不包括附属医院的非教学人员。

(六)关于"师/生比"的计算。考虑到一些学校因为生源不足,师/生比特别高,在计算该项得分时,给师/生比设定最高值为11。即如果师/生比超过11,按照11计算。

=============================
香港地区:
/item04/0410/file/ (D)%20Appendix%20I.pdf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

根据网大高校2007年最新排名:
big.com/cn/rnk_1_0_0.htm
重庆邮电大学,综合指标得分21.0分,排名第177位,上升109位。理工类院校排名第52位
,上升33位;重庆市排名第5位,上升1位。其中:声誉得分无分;学术资源得分2.2分,排
名第338位,下降48位;学术成果得分3.7,排名152位,上升4位;学生情况得分49.5,排
名158位,上升3位;教师资源得分39.4,排名86位,上升487位;物资资源得分29.8,物资
资源排名148位,上升18位。

网大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说明

2007排行榜的改进

作为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研发者,在连续工作到第9年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
“社会评价”角色并非揭示我们工作存在理由的光环,而更多地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
一年,伴随着对院校的了解越来越细、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心态也越来越慎
重,足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特别感谢关注、支持这项工作的众多专家、校长、学生
和家长们,我们坚持一以贯之的“消费者的角度”不变,现在将最新的工作成果提交出来
供社会检验。

与2005年相比,2007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最重要的改进体现在数据的突破。

网大直接联系院校核实数据, 建立了评估者与被评估对象的直接交流渠道。我们发出
的数据核查表格,得到的院校反馈超过预期,一共有135所院校提交了官方认可的准确数
据!

数据方面,还进行了大量的核实工作, 包括初步完成排行后进行了数月的持续检查更
正。特别地,严格保证了所有院校的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及物资资源三大一级指标表现不
落空,尽力避免名次被低估,这在体育与艺术类院校体现特别明显。

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做了如下改进:
(1)“学术资源”用“对本科学位点比例”代替自2003年排行以来一直沿用的“每千名
学生的拥有量”计算;
(2)“教师资源”之“教师中副教授以上人员的比例”改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人员
的比例”,以更契合院校专任教师人员构成的实际情况。

2007年排行榜数据演算更加科学,改进了部分计算细节的处理方法, 更趋合理:
(1) 分项指标等计算过程中,对得分进行必要的线性变换:如果第二名得分如少于
90, 则第二名及以后的得分均线性上调至涵盖 (0,90] 区间。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院校在某
分项上的特殊表现打压其他所有院校的得分、甚至影响到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含义。
此项修改,避免了往年排行中院校物资资源等指标得分略有偏低的弊端。
(2) 新增数据限幅: 生均图书量、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研究生占全体学生比例等。
具体见“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2007年排行榜发布的榜单比往年更加丰富:首创性地发布了分省市的院校排行榜, 以
及隔年名次变动,欢迎各界检验。

以上改进,遵循"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一贯的研发脉络,其特点概括为:
1、一个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和科学。使用客观数据,逐步改进评估体系和计算方
法,使之趋于合理和科学;
2、一个角度:从消费者角度评估中国的大学
3、一个方向:力求反映大学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兼顾总量

本年度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仍然未能考虑各院校特色,尽管强调院校质量,已经能突
出某些特色院校。这是将综合性大学和专科性大学混在一起比较,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
网大排行榜在今日最大不足。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入分学科排名,这方面,我们仍然在持
续的探索中。在学科排名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严谨
规范、公开透明地组织高校学科评估,已经进行到第二轮,最新发布的评估结果很有借鉴
参考意义。

我们看到,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大学评估的信息和公开成果还是很少,那么,已有
的包括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在内的成果,就处于一种相对"垄断"的信息地位。我们由衷欢
迎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和立场,研发出不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以便
公众、大学本身和*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的状况。

综合指标排名全国前50位的高校

全国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1 清华大学 ↔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 北京大学 ↔ 94.0 100.0 95.2 90.0 89.3 97.6 87.7
3 复旦大学 ↑ 2 79.0 91.7 83.6 67.8 84.8 74.5 79.1
3 南京大学 ↔ 79.0 89.9 78.6 70.2 89.3 80.8 66.5
5 浙江大学 ↑ 1 78.0 91.5 61.9 90.0 74.7 65.0 90.0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 77.0 89.6 83.8 78.0 96.2 61.3 51.3
7 上海交通大学 ↔ 76.0 89.0 63.8 85.4 80.6 67.8 72.8
8 北京师范大学 ↑ 1 66.0 81.8 63.3 60.4 82.7 60.6 51.9
9 中国人民大学 ↑ 1 65.0 82.2 71.1 41.5 85.8 49.6 80.8
10 南开大学 ↓ 2 63.0 84.4 56.7 48.8 85.4 58.0 62.0
10 中山大学 ↑ 1 63.0 81.2 58.0 49.0 78.8 51.9 79.6
12 西安交通大学 ↔ 62.0 82.0 51.5 53.4 85.5 54.1 62.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 62.0 81.9 38.1 63.9 80.1 58.4 63.7
14 天津大学 ↔ 61.0 78.9 53.6 56.0 79.5 57.0 51.0
14 武汉大学 ↓ 2 61.0 82.5 55.1 40.1 84.1 56.1 67.8
16 华中科技大学 ↓ 2 60.0 78.5 59.7 43.3 82.6 48.7 67.3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59.0 77.6 46.5 43.1 86.5 57.2 64.8
18 大连理工大学 ↓ 2 57.0 69.4 55.1 54.2 75.3 49.3 47.6
19 厦门大学 ↓ 1 56.0 78.0 58.6 31.4 83.9 51.0 49.6
19 四川大学 ↓ 1 56.0 75.8 49.4 31.7 76.8 46.2 77.5
21 吉林大学 ↑ 1 54.0 75.1 48.3 25.1 74.6 49.3 75.8
22 东南大学 ↓ 1 53.0 74.3 51.0 26.6 81.4 49.6 59.0
22 北京科技大学 ↔ 53.0 66.3 41.2 38.1 76.6 47.6 64.8
24 北京理工大学 ↑ 3 52.0 69.9 32.0 35.8 79.1 51.6 69.7
25 山东大学 ↑ 4 51.0 74.6 41.8 35.1 67.4 50.0 54.4
25 同济大学 ↓ 3 51.0 81.5 33.0 25.0 77.2 50.2 68.7
25 华东师范大学 ↔ 51.0 71.8 55.0 25.6 70.5 41.1 60.6
28 西北工业大学 ↓ 1 50.0 70.0 31.4 32.7 77.2 46.6 66.8
28 中南大学 ↓ 3 50.0 69.3 45.6 24.1 71.8 49.5 58.6
30 东北大学 ↑ 2 49.0 65.0 46.8 22.2 77.2 42.7 64.5
30 中国农业大学 ↑ 2 49.0 69.6 42.0 17.0 68.7 59.9 55.2
32 华南理工大学 ↓ 3 46.0 69.6 34.8 20.9 75.1 44.5 52.1
3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 44.0 63.9 32.0 27.7 72.3 36.9 48.8
34 华中师范大学 ↔ 43.0 59.6 38.1 17.8 65.6 42.8 57.8
34 华东理工大学 ↓ 5 43.0 63.9 29.7 22.8 67.0 45.3 49.7
34 湖南大学 ↑ 3 43.0 65.6 33.1 19.9 70.3 45.7 42.9
34 兰州大学 ↑ 3 43.0 70.3 27.3 30.7 67.9 36.5 43.5
38 北京交通大学 ↑ 10 42.0 59.3 46.6 21.6 71.4 38.2 29.4
38 中央音乐学院 ↓ 1 42.0 66.5 45.6 4.2 66.1 48.5 41.9
40 上海财经大学 ↑ 8 41.0 59.3 28.9 16.2 69.9 36.1 62.9
41 中国海洋大学 ↓ 6 40.0 63.9 29.5 16.5 74.8 43.5 31.8
41 东北师范大学 ↑ 1 40.0 60.1 34.0 15.7 69.0 41.8 39.1
41 西北大学 ↓ 4 40.0 63.2 27.4 16.8 64.9 42.2 47.0
41 南京理工大学 ↔ 40.0 64.7 22.6 20.7 68.1 40.2 43.0
45 重庆大学 ↓ 1 39.0 64.5 24.0 11.5 70.1 37.8 53.7
45 暨南大学 ↓ 3 39.0 61.0 22.5 15.4 66.4 41.6 51.1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 39.0 59.2 22.6 28.9 71.7 35.1 32.5
45 中国政法大学 ↑ 30 39.0 62.0 42.7 8.3 68.5 37.3 31.9
45 中国医科大学 ↑ 24 39.0 59.2 49.4 2.5 70.6 37.9 31.8
50 北京工业大学 ↓ 2 38.0 57.0 20.3 23.6 61.6 41.0 44.5
50 电子科技大学 ↑ 6 38.0 63.5 20.1 22.0 76.8 32.6 35.0
50 北京邮电大学 ↓ 2 38.0 64.8 16.1 16.6 73.5 40.3 39.1

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电子邮电类高校

全国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7 39.0 59.2 22.6 28.9 71.7 35.1 32.5
50 电子科技大学 ↑ 6 38.0 63.5 20.1 22.0 76.8 32.6 35.0
50 北京邮电大学 ↓ 2 38.0 64.8 16.1 16.6 73.5 40.3 39.1
15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5 22.0 -- 2.7 2.5 46.5 38.9 35.1
177 重庆邮电大学 ↑109 21.0 -- 2.2 3.7 49.5 39.4 29.8
199 南京邮电大学 ↑ 12 20.0 -- 4.1 4.7 52.6 28.1 27.1
2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59 19.0 -- 3.3 5.0 46.5 29.3 24.7
2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8 19.0 -- 3.9 3.9 48.3 34.5 17.2
313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2 17.0 -- -- 1.1 40.5 38.1 16.5
4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97 15.0 -- 1.9 1.5 40.8 28.9 17.0
524 西安邮电学院 ↓ 68 14.0 -- 1.2 0.5 41.0 27.0 14.7
5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18 14.0 -- 0.7 0.8 39.8 28.3 12.7

重庆市高校综合指标排名

重庆排名 大学名称 升降(含升降名次) 综合得分 声誉得分 学术资源得分 学术成果得
分 学生情况得分 教师资源得分 物资资源得分 全国排名
1 重庆大学 ↔ 39.0 64.5 24.0 11.5 70.1 37.8 53.7 45
2 重庆医科大学 ↔ 27.0 50.1 22.2 2.4 56.6 32.0 16.5 107
2 西南大学 ↑ 1 27.0 -- 17.6 7.1 54.6 34.2 39.8 107
4 西南政法大学 ↑ 1 26.0 -- 18.0 4.9 61.9 29.3 35.1 116
5 重庆邮电大学 ↑ 1 21.0 -- 2.2 3.7 49.5 39.4 29.8 177
6 重庆师范大学 ↔ 19.0 -- 3.3 0.9 43.3 37.2 22.6 227
7 四川外语学院 ↓ 1 18.0 -- 3.6 1.5 51.6 29.1 24.4 267
7 重庆交通大学 ↓ 1 18.0 -- 3.4 0.7 44.0 32.6 27.6 267
7 四川美术学院 ↑ 8 18.0 -- 2.0 0.1 47.6 34.4 19.3 267
10 重庆工商大学 ↔ 17.0 -- 0.7 1.2 39.7 32.8 27.6 313
11 重庆工学院 ↓ 1 16.0 -- 1.7 1.9 39.1 29.8 23.0 360
12 重庆三峡学院 ↔ 14.0 -- -- 1.2 38.1 24.6 17.7 524
13 重庆科技学院 ↑ 3 13.0 -- -- 0.1 38.2 26.2 15.1 618
13 重庆文理学院 ↓ 1 13.0 -- -- 0.3 38.0 25.5 15.7 618
13 长江师范学院 ↓ 1 13.0 -- -- 0.8 37.8 25.0 14.9 618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中国网大体育院校排名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中国网大体育院校排名 重庆邮电大学的排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