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年俗|民间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更新:2020年02月28日 13:02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年俗|民间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年俗|民间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俗七不出门八不归

  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也开始被大家提及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是“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课外辅导网小编详细为大家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很多人都在农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
  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
  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所以,朋友们,千万别误解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意义哦。回家,是最好的礼物!这句祖训也应当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去更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



  本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课外辅导网教育头条尊重原创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年俗|民间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年俗|民间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