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大学信息 >正文

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

更新:2023年07月12日 16:19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

广州市自考办具体地址在那里?广州各区自考办? - 百...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广州市自考办具体地址在那里?广州各区自考办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广州市自考办具体地址在那里?广州各区自考办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州市自考办具体地址在那里?根据广州招考网 提供的广州各地自考办的具体地址如下:
1、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建设六马路16号,*:83862072
2、荔湾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多宝路58号荔湾区教育局6楼 ,*:81934691
3、越秀区教育局招考办: 龟岗大马路德安路1号成教大楼14楼,*: 87678002
4、海珠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同福东路486号一楼办公大厅 ,*:84472554
5、天河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天府路1号天河区*4号楼二楼2002室,*: 38622793
6、白云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白云大道南383号白云区教育局,*: 86367165
7、黄埔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黄埔区大沙东320号二号楼二楼 (黄埔区党校内), *:82390026
8、番禺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市桥街清河东路319号区*东副楼502 ,*:84641646
9、花都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新华街公益大道区*综合大楼7楼,*: 36898748
10、萝岗区招生考试办公室:广州开发区志诚大道303号管委会大楼一楼西座112室 ,*:82111495、82113783
11、增城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荔城街挂绿街招生办三楼 ,*:82712867
12、从化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街口街西宁东路25号教育局内 ,*:87930461
广东省教育自考办*号码怎么样?
⑴ 广东商学院自考办*是4000002300吗
不是,这个是培训机构,或中介的*。关于广东商学院的*,可上官网查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假的高校网站非常多,要注意真假,别被培训机构的假官网骗了。
首先,广东商学院是事业单位,而400开头的座机是企业号码。
其次,广东省自学考试归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管。广东商学院就算作为主考院校,但在自学考试工作上,也是接受省考委的领导,考试都是统一安排的(按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报名考试),所以,找广东商学院报名,可能不行,不如直接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管,或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报名。
最后,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和录取通知书,也没有课程,所以也没有学费。如果遇到打着交报名费,或交学费名义的,都是培训机构,或中介。
⑵ 广东省自考办*
深圳市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16号212室
0755–2294164 518005
广州市 环市东路天胜村16号之2
020-83500687 510095
湛江市 湛江市赤坎寸金二横路十号版 0759– 3339667 524037
汕头权市 汕头市35街区风泽庄 0754–8860197 515031
韶关市 韶关市西提北路13号 0751–8912116 512000
肇庆市 肇庆市西江北路市教育大楼三楼 0758–2237139 526020
梅州市 梅州市江南一横街 0753–2252251 514021
梅州市 梅州市江南一横街 0753–2252251 514021
惠州市 惠州市麦地路二号 0752–2261370 516001
佛山市 佛山市同济西路9号 0757–3366681 528000
⑶ 广州自考办,招生办*地址是什么
广州自考办地址:广州市建设六马路16号 广州自考招生办地址:广州天河中山大道西8号天河商贸大厦602A招生办 广州自考办主要负责自考生的考试报考和自考毕业证手续办理,办理自考转考免考等手续。一直以来,好多学生和家长误认为自考办是负责自考招生,全日制和业余班办学教学单位,其实广州自考办不负责自考全日制班与自考业余班的办学教育。一般自考全日制班或自考业余班主要由广州各大学院校或自考辅导助学单位负责办学,提供自考教学、管理、后勤等等。 自学考试在成人教育中含金量最高,可报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可享受当地 *** 人才优惠政策,待遇与高考统招生相同,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认可度高,在全世界23个国家承认。享受普通高校大专、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由省自考委与主考院校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网上可以查询,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学士学位。 报读专科不受学历限制,报读本科需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或大专在读生,不受年龄、户口、民族限制(免入学考试)。高升本专业学校会安排套读专科,即专本同读。所有课程均通过老师教学,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考试计划,学员可以最优和最快的方式完成学习并参加考试,通过全部考试可获得毕业证书。 即日起接受报名,学位有限。详情可以咨询广州自考招生办!
⑷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自考新生预报名问题,在线等~~!
广东自学的新生首次报考只能参加4月或者10月的考试,分别在1月和7月的考试结束后才开始新生报名以及报考,1月和7月只提供旧生进行公共课的考试。因此你现在是不能进行新生报名的,最快也要等到明年1月的考试结束之后。
新生报名是先登陆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填写详细资料,获得预报名号,然后再到你在网上预报名时选择的社会报考点进行填表、交费、照相等一系列手续,报考完毕后,考试前一周领取准考证,按时参加考试即可。
⑸ 广东教育局自考有办学资质的机构
自考都是培训的,哪里报都是可以的。你自学都是一样的。
⑹ 问下茂名市自考办的地址和联系*,以及最近去报名的时间,别说网上有!!
1、茂名市自考办,地址在茂名市官山东路官南一街18号大院,*:0668—2270731、2277554。
2、2014年10月自专考报名通知尚未属出来,常规9月10日之前可以去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上报名,或向茂名市自考办咨询报名事宜。
⑺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自考怎么报名
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自考相关信息
找到自考报名点所在地,联系方式,拿着身份证,根据上面的报名时间
去自考办报名,社会自考
或到类似我们样的提升学历的学校报名助学班
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热线*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热线*是:020-89338633。也可拨打38627922联系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是承担文电、人事、党务、档案、财务、资产管理、后勤、保密、 *** 、计生、纪检监察等工作。承担教育考试试卷印制监管工作,承担全省招生考试政策调研和宣传教育工作。
或者打38627866,联系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处(联合招生办公室)。他们主要承担普通、成人高等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对华侨、港澳台学生联合招生等本专科、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编制、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组织管理工作。
(8)广东省教育自考办*号码扩展阅读: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其他部门联系*: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处:020-38627921。主要是组织协调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承担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的报名、考试、评卷等组织管理工作。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信息管理处:020-38627917。负责指导全省教育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承担教育招生考试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承担相关教育招生考试的数据管理工作。
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处:020-38627847。主要承担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计划拟定、报名、考试、评卷、考籍、毕业资格审核、社会助学等组织管理工作;承担自学考试的研究工作。
4、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处:020-38627865。承担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等社会考试及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报名、考试、评卷的组织管理及证书发放等工作;承担社会考试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研究工作。
5、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题处:020-38626711。承担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考试的命题组织管理工作;承担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广州命题中心的工作;开展命题研究和评价工作。
⑼ 广东省教育厅自考补办档案咨询*是什么 自考本科2010年毕业的,档
毕业档案补办指南
已毕业的广东省自考生若丢失档案,可申请补办回毕业档答案。
需要补办档案的专业名称、毕业证书号、身份证、单位人事部门证明(需要说明丢失毕业生档案的原因)(若无单位则提供个人申请书,内容:姓名+身份证号+丢失原因+需要办理原因,签名)。若是能够提供毕业证书复印件,则提交资料就只要:毕业证书复印件+单位人事证明就可以了 约15天(工作日) 考生在5184广东考试服务网可以办理。
海珠区自考办在哪里?
根据最新的《广州地区各区、县级市自学考试社会报名报考点一览表》(更新时间:2015.1)
海珠区自考办:
地址:海珠区石榴岗路488号一楼(同海珠区招生办一起在一个大厅)
海珠区招考办
地址:石榴岗路488号
请百度搜索:
“广州各区自考办地点及*”或者“广州地区各区、县级市自学考试社会报名报考点一览表”即可。
自考办一般上班时间是多少
自考办一般是周一到周五上班,一天工作八小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
报名时需交验原毕业证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及四张蓝底两寸照片。
广州自考办是在哪个区的根据广州招考网 提供的广州各地自考办的具体地址如下:
1、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建设六马路16号,*:83862072
2、荔湾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多宝路58号荔湾区教育局6楼 ,*:81934691
3、越秀区教育局招考办: 龟岗大马路德安路1号成教大楼14楼,*: 87678002
4、海珠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同福东路486号一楼办公大厅 ,*:84472554
5、天河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天府路1号天河区*4号楼二楼2002室,*: 38622793
6、白云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白云大道南383号白云区教育局,*: 86367165
7、黄埔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黄埔区大沙东320号二号楼二楼 (黄埔区党校内), *:82390026
8、番禺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市桥街清河东路319号区*东副楼502 ,*:84641646
9、花都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新华街公益大道区*综合大楼7楼,*: 36898748
10、萝岗区招生考试办公室:广州开发区志诚大道303号管委会大楼一楼西座112室 ,*:82111495、82113783
11、增城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荔城街挂绿街招生办三楼 ,*:82712867
12、从化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街口街西宁东路25号教育局内 ,*:87930461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xl/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

我于6月以来,利用空余时间进入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学习了《师德教育》、《教师发展》、《学生管理》《学科教学》四门课程。深感获益良多。

一、掌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基本方法

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身体、心理,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和教师教育事业体会到幸福的精华所在。认识到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体现师德的魅力。

二、体会教师教研的必要性

并从教育教学中结合学习的内容知道从哪些方面寻找教育研究点,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且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研究途径对发现的问题或经验总结作出深刻的研究探讨;联系个人实际,思考教师的自我管理要努力提高那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激励等;

三、抓住当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中实施适当的教育对策,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学前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充分认识到沟通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师生沟通时双向交流的重要性;知道认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并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良好地进行情绪管理;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并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

四、通过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音乐、美术教育的学习,使进一步学会正确处理各教学中的现象。

感谢网站的同时,也向网站反映一些问题:观看10分钟后,忘记点击超过2分钟,观看的时间记录白废;很多时间点击记录时间不成功;多出现情况异常,请刷新;……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如下: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客服*,0758-2232261。

教育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编制委员会规定。国家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工作部门。

根据上述职能调整,国家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全国教育事业的具体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制定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拟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规模、速度和步骤,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实施。

(三)负责全国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含社会力量办学),协调、指导、监督区、县(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

(四)主管全国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负责全国中小学校长资格认定;参与制定全国教育系统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

(五)统筹管理本部门的教育经费;参与拟定教育经费筹措、教育贷款、教育收费和教育基建投资等方面的规章和办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国家确定的教育经费增长的原则,监测各区、县(国家)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对全国教育基本建设和局属教育事业单位经费及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指导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工作。

(六)负责全国各类学校网点布局规划调整工作,学校基建、校舍和校产及教育用地的管理。

(七)负责管理全国学历教育及考试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计划。负责继续教育、成人自学考试、扫除青壮年文盲。

(八)负责管理并协调、指导教育系统的外事工作;负责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出国留学人员的审核;负责协调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

(九)负责国家教育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劳动工资、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及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工作;指导全国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

文明建设

(十)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

(十一)组织和指导全国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指导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会工作。

(十二)代*管理国家*教育督导室,负责教育督导和评估工作。对下级人民*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十三)负责全国教育系统教育信息的统计分析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十四)承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有关具体工作。

(十五)承办国家*交办的其他事项。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地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地址: /

安徽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安徽省人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名师好校长梯级培养工程的意见》(皖教师〔2015〕5号)精神,建设安徽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按照建梯队、育名师、出成果的建设思路,旨在以工作室建设为载体,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教学研究攻关平台和教学改革示范平台,推动城乡间、校际间教师协同研修,力争培养一批省内公认、国内知名的专家型教学名师人选,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创新能力突出、教学风格独特、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骨干教师梯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二、人员组成

(一)团队构成

1.首席负责人。工作室设首席负责人1名,主持工作室工作,是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2.辅助团队。工作室内设研训辅导团队,由5名辅助教师组成,其中安排所在市(指首席负责人所在市或省直管县,下同)辅助教师2名、外市辅助教师3名,协助首席负责人开展常态研训工作。

3.研修团队。工作室安排接受首席负责人和辅助教师研训指导的研修教师50名,即每位辅助教师指导10名骨干教师,其中农村学校教师不少于2名。

首席负责人可根据需要自主特聘顾问(导师)等,原则聘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专家库中专家。

(二)人员遴选。本着省级统筹、梯级建设的原则,首席负责人由省教育厅统一评选,辅助教师由省教育厅统一调训、科学分配。研修教师由辅助教师提名、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首席负责人协商确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2)学科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先进,课堂教学能力、水平和效果较为突出。(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4)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5)一般为县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可为校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教研员)。

三、建设任务

(一)健全团队研修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制度。围绕全省和所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所在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工作,制定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辅助教师、研修教师的周期研修方案和年度研修计划。其中,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执行,并报省教育厅师资处备案。

(二)领航入室教师成长。依托首席负责人所在学校(单位)学习型组织和资源,建立合作学习与协同研究共同体,搭建支持服务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入室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原则上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有关课程改革等交流研讨活动。其中,首席负责人每学期主持开展有关课程改革等交流研讨活动2次以上,同时在领航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开展课程改革理论探究、实践探索等活动,指导辅助教师和研修教师总结课程教学经验、探索课程教学规律、凝练教育教学思想,引领辅助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学名师人选(或后备梯队人选),引领研修教师成长为市级教学名师人选(或后备梯队人选)。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承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集中研修主讲、校本研修指导和送培送教下乡等任务,定期开展下校诊断、研课磨课、示范指导等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首席负责人每学期开展下校诊断等示范引领活动2次以上。建立网上工作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网上协同研修,组织在线研讨、答疑等活动。定期编印工作室研修活动简报。

(四)开展应用课题研究。依据全省和所在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要求,结合所在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工作,确定建设周期内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立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2项以上。通过协同攻关,探究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成富有理论指导意义、实践创新价值和安徽特色的改革试验成果10项以上。其中,首席负责人立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项以上,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 篇以上。

(五)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宣传和推介改革试验和研究成果,强化成果应用,在合作学习与协同研究共同体学校(单位)试验并初见成效。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支持,让改革试验和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推进发展高质量和更加公平的教育。

(六)其他。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研训任务。

四、运行机制

工作室建设周期3年,首席负责人、辅助教师和研修教师在职培养周期3年。按照整体规划、持续培养、个性指导、协同创新的要求,实施高端培养和常态研修双计划,实行高标准培养,实现高规格提升。

(一)高端培养。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首席负责人高端培养计划,委托基地学校实施。高端培养每年集中研修30天,其中跟岗研修不少于10天。采取高校访学、名校挂职、境外研修等混合式学习方式,突出“专家型教师”培养主题,通过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的研究型培养,帮助首席负责人系统总结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规律、凝练教育思想,全面提升首席负责人领导课程改革的能力。

基地学校要创新“专家型教师”培养模式,优化理论研修、专题研修、跟岗研修、研修成果展示等实施方案,采取课题研究、项目合作、成果发表与推广等方式,引导首席负责人深度学习,并针对首席负责人所在市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组织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二)常态研修。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常态研修活动,具体活动由工作室组织实施。辅助教师、研修教师具体的研修任务及其培养途径,由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首席负责人协商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政策咨询和支持服务工作。

按照“遴选、培养、使用、管理”一体化要求,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管理部门统筹做好培养、使用、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指定业务指导机构统筹做好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等工作。首席负责人、辅助教师、研修教师所在学校(单位)应指派一名校领导(单位领导)协助管理常态研修相关事务。

(二)完善评价机制。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工作室建设成效考核工作,出台工作室建设考核指南,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工作室建设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省、市(省直管县)联合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工作室建设绩效和社会贡献。建设周期内的第1年年度考核、第2年中期考核工作,委托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形成考核评价报告报省教育厅师资处,作为动态调整和持续支持的依据。建设周期结束时,委托专业评估机构组织验收考核,验收考核结果在安徽教育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培养基地考核工作,纳入省级培训项目年度绩效考评范畴,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培养基地的依据。

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对辅助教师、研修教师的年度研修成效考核,委托工作室组织实施。其中,辅助教师的年度研修成效由首席负责人组织考核,研修教师的年度研修成效由辅助教师负责组织考核,形成考核评价报告报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年度评选表彰和继续支持研修的依据。

(三)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建设过程和质量管理。建立跟踪指导制度,实行常态跟踪,进行常态指导,落实常态改进,促使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地。实施约束激励制度。实行目标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对研修活动开展不力、责令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省教育厅将撤销该工作室,不再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对建设绩效突出、社会贡献较大的,将加大资助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等作用。

(四)健全保障举措

1.加大经费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首席负责人高端研修活动等。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配套建设经费,支持首席负责人开展常态研修活动等。

规范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注重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研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研修活动期间发生的培训费、差旅费、专家劳务费、资源建设费、场地设备租用费、专题调研费、成果出版费及宣传费、办公用品费等。

2.创设培养环境。按照省级统筹、分级管理、协同推进的原则,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遴选省级培养基地,组建省级专家指导团队,采取*购*和自主开发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室建设纳入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创生优化培养环境,支持开展高端培养和常态研修活动。首席负责人、辅助教师和研修教师所在学校(单位)组织应予配合,积极创设合作学习和协同研究条件,支持工作室开展常态研修活动。

六、其他说明

安徽省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安徽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下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安徽省人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名师好校长梯级培养工程的意见》(皖教师〔2015〕5号)精神,建设安徽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按照建梯队、创名校、出成果的建设思路,旨在以工作室建设为载体,搭建骨干校长成长平台、改革创新攻关平台和名校创建示范平台,推动城乡间、校际间校长协同研修,力争培养一批省内公认、国内知名的教育家型好校长人选,着力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创新能力突出、办学治校有方、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骨干校长梯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二、人员组成

(一)团队构成

1.首席负责人。工作室设首席负责人1名,主持工作室工作,是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2.辅助团队。工作室内设研训辅导团队,由5名辅助校长组成,其中安排所在市(指首席负责人所在市或省直管县,下同)辅助校长2名、外市辅助校长3名,协助首席负责人开展常态研训工作。

3.研修团队。工作室安排接受首席负责人和辅助校长研训指导的研修校长25名,即每位辅助校长指导5名骨干校长,其中农村学校校长不少2名。

首席负责人可根据需要自主特聘顾问(导师)等,原则聘请中小学校长(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专家库中专家。

(二)人员遴选。本着省级统筹、梯级建设的原则,首席负责人由省教育厅统一评选,辅助校长由省教育厅统一调训、科学分配。研修校长由辅助校长提名、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首席负责人协商确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2)办学理念先进,创建名校意识强,有较强的发展需求和良好的发展潜力。(3)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创新,有一定的研究成果。(4)接受过校长在职提高以上培训。(5)一般为县级以上名(好)校长、现任正职校长或任副职校长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农村学校校长可适当放宽)。

三、建设任务

(一)健全团队研修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制度。围绕全省和所在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所在市深化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重点任务,制定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辅助校长、研修校长的周期研修方案和年度研修计划。其中,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执行,并报省教育厅师资处备案。

(二)领航入室校长成长。依托首席负责人所在学校学习型组织和资源,建立合作学习与协同研究共同体,搭建支持服务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入室校长专业发展问题,原则上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有关学校治理体系改革等交流研讨活动。其中,首席负责人每学期主持开展有关学校治理体系改革等交流研讨活动2次以上,同时在领航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开展学校治理等理论探究、实践探索等活动,指导辅助校长、研修校长系统总结办学治校实践、探索教育规律和凝练教育思想,引领辅助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好校长人选(或后备梯队人选),引领研修校长成长为市级好校长人选(或后备梯队人选)。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所在市教育集团(校际联盟)组织(机构),建立区域校长协同发展机制,采取校长论坛、结队帮扶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下校诊断、名校创建等系列研修活动,实行高端专业引领,推广改革试验成果,引领本市学校科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首席负责人每学期原则上要开展下校诊断等示范引领活动2次以上。建立网上工作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网上协同研修,组织在线研讨、答疑等活动。定期编印工作室研修活动简报。

(四)开展应用课题研究。依据全省和本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要求,结合本市深化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等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建设周期内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立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2项以上。通过协同攻关,探究学校治理体系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成富有理论指导意义、实践创新价值和安徽特色的改革试验成果10项以上。其中,首席负责人立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项以上,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 篇以上。

(五)建言献策推进创新。搜集整理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最新实践成果,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名校创建成果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在建设周期内提交具有前瞻性、建设性、针对性的政策调研(政策咨询、改革试验等)报告5篇以上,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合理建议。其中,首席负责人应提交政策调研等报告1篇以上。

(六)其他。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研训任务。

四、运行机制

工作室建设周期3年,首席负责人、辅助校长和研修校长在职培养周期3年。按照整体规划、持续培养、个性指导、协同创新的要求,实施高端培养和常态研修双计划,实行高标准培养,实现高规格提升。

(一)高端培养。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首席负责人高端培养计划,委托基地学校实施。高端培养每年集中研修30天,其中跟岗研修不少于10天。采取高校访学、名校挂职、境外研修等混合式学习方式,突出“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主题,通过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的研究型培养,帮助首席负责人系统总结办学实践、探索教育规律、凝练教育思想,全面提高首席负责人学校治理能力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基地学校要创新“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优化理论研修、专题研修、跟岗研修、教育思想凝练和研修成果展示等实施方案,采取课题研究、项目合作、成果发表与推广等方式,引导首席负责人深度学习,并针对首席负责人所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组织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二)常态研修。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常态研修活动,具体活动由工作室组织实施。辅助校长、研修校长具体的研修任务及其培养途径,由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首席负责人协商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负责政策咨询和支持服务工作。

按照“遴选、培养、使用、管理”一体化要求,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管理部门统筹做好培养、使用、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指定业务指导机构统筹做好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等工作。首席负责人、辅助校长、研修校长所在学校组织协助做好有关研修过程管理工作。

(二)完善评价机制。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工作室建设成效考核工作,出台工作室建设考核指南,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工作室建设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省、市(省直管县)联合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工作室建设绩效和社会贡献。建设周期内的第1年年度考核、第2年中期考核工作,委托所在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形成考核评价报告报省教育厅师资处,作为动态调整和持续支持的依据。建设周期结束时,委托专业评估机构组织验收考核,验收考核结果在安徽教育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培养基地考核工作,纳入省级培训项目年度绩效考评范畴,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培养基地的依据。

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对辅助校长、研修校长的年度研修成效考核,委托工作室组织实施。其中,辅助校长的年度研修成效由首席负责人组织考核,研修校长的年度研修成效由辅助校长组织考核,形成考核评价报告报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并作为校长使用、管理和继续支持研修的依据。

(三)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建设过程和质量管理。建立跟踪指导制度,实行常态跟踪,进行常态指导,落实常态改进,促使工作室周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地。实施约束激励制度。实行目标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对常态研修活动开展不力、责令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省教育厅将撤销该工作室,不再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对建设绩效突出、社会贡献较大的,将加大资助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等作用。

(四)健全保障举措

1.加大经费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首席负责人高端研修活动等。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配套建设经费,支持首席负责人开展常态研修活动等。

规范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注重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研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研修活动期间发生的培训费、差旅费、专家劳务费、资源建设费、场地设备租用费、专题调研费、成果出版费及宣传费、办公用品费等。

2.创设培养环境。按照省级统筹、分级管理、协同推进的原则,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遴选省级培养基地,组建省级专家指导团队,采取*购*和自主开发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室建设纳入本地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创生优化培养环境,支持开展高端培养和常态研修活动。首席负责人、辅助校长和研修校长所在学校组织应积极创设合作学习和协同研究条件,支持工作室开展常态研修活动。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 / 2.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入口地址 3.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zqjyj/gkmlpt/mindex 4.肇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HTML/Index.htm 5.******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查报告范文(五篇) 6.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范文 7.******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内容 8.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入口: / 9.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登录地址: / 10.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入口: /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1

我于5月14日以来,利用空余时间进入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学习了《师德教育》、《教师发展》、《学生管理》三门课程。深感获益良多。

一、掌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基本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身体、心理,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和教师教育事业体会到幸福的精华所在。认识到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体现师德的魅力。

二、体会教师教研的必要性,并从教育教学中结合学习的内容知道从哪些方面寻找教育研究点,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且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研究途径对发现的问题或经验总结作出深刻的研究探讨;联系个人实际,思考教师的自我管理要努力提高那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激励等;

三、抓住当代小学生心理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实施适当的教育对策,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充分认识到沟通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所

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师生沟通时双向交流的重要性;知道认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并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良好地进行情绪管理;掌握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并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四、通过一些微课,如挫折教育、合作学习、表扬奖励等主题微课,使进一步学会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现象。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心得体会2”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