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资讯 >正文

赋分计算的公式?(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

更新:2024年04月16日 03:44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赋分计算的公式?(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赋分计算的公式?(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

赋分计算的公式?

(y2-y)/(y-y1)=(T2-T)/(T-T1),其中Y表示原始分,T表示转换分,Y1和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1和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赋分制度是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总分的某一科目,考生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

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五个等级,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
得到考生的转换分,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经过转换,考生在相应科目群体中的位次丌会下降。
赋分制的优点:

1、缩小因科目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异。
高考改为六选三随机组合,共20个组合。科目组合太多,不方便学生直接比较。

以前文理分科的时候方便多了。此外,在大学招生中,学生因学科不同,不能直接相互比较。

2、缩小不同难度分数的差距。

同一个科目,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考试的难度可能不一样,所以分数不能和考试成绩直接比较。在众多考生中,无论同一科目的试卷有多难,学生水平的差异都可以按照年级梯度很好地表现出来。

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

公式:(该区间高考最高分-原始分)六(原始分-该区间高考最低分)=(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x)六(x-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

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A等15%、B等35%、C等35%、D等13%、E等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新高考改革后,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其中“3+3”模式高考省份,第1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个3为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

“3+1+2”模式高考省份,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为物理或历史,也采用原始分,2为另外两门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

新高考赋分的换算公式图示

新高考赋分的换算公式图示如下:

其实可以代入R/r=(A-T)/(T-a)这个公式来计算。R代表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r代表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我们来举例进行计算。

假设小明的高考政治原始分考了83,B等级原始分数区间为86至72,对应的B等级赋分区间为及85至71,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到(86-83)/(83-72)=(85-T)/(T-71),经计算后得出T=82。那么小明的高考政治赋分成绩就是82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赋分不需要考生自行计算,高考成绩公布时,考生查询到的再选科目成绩就已经是等级赋分后的成绩了。如果是现在正面临选科的高中生,那么可以适当结合赋分规则。赋分模式下,选择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

拓展资料:

在传统的文理分科分阶段,高考的卷面原始分计入总分,考生“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但新高考采取的是赋分制。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是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采取“3+1+2”选科模式,高考各科赋分规则如下。

1、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2、历史、物理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3、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等级赋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成绩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先将每门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到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再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赋分计算的公式?(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赋分计算的公式?(新高考赋分制计算方法)”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