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大学信息 >正文

厦门最好专业大学是哪个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更新:2023年10月04日 05:58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厦门最好专业大学是哪个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厦门最好专业大学是哪个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

厦门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厦门大学最好的专业

厦门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会计专业。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会员,大学通识教育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

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4个校区占地9700多亩,其中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29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最好的专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3年最好的专业如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牌专业有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

2、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

3、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简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

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园依山面海而建,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园建筑以嘉庚风格建筑为主,中西合璧,恢弘大气,错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给学子们营造了沐浴书香、畅游学海、静学深思的修读氛围。

学校校区占地2726亩,设有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约18000人、硕士研究生90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

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并与25所海外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展开交流活动,与6所台湾地区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厦门最好专业大学是哪个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厦门最好专业大学是哪个 厦门大学哪个专业最好”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