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切换]
大学路 > 高职高专 >高职专业 >正文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024年01月05日 01:40 | 大学路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办学理念集锦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提要]本文主要从创建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优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竞争就是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规律,确立新型的办学理念。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依据市场办专业,依据岗位设课程,依据技能搞教学”的办学理念,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为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标志,好专业能够带活一个学校。建立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能够充分就业的骨干专业群,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就业的市场状况设置专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就业前景紧密结合,这也叫“以销定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急需设置专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三是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大胆地改造老专业,对那些不适时宜、无就业空间又招不来学生的专业坚决砍掉,优先扶持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的新专业建设。设置新专业,建设“精品专业”要有前瞻性,进行周密论证,舍得加大投入,并加强其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四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名牌专业。要强化专业管理,提高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优化 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积极为当地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核心,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力度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可以由以前的1∶1调整为7∶3。为了切实做好实践教学,还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至少拿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保证。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全文)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 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 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 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 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 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第三章 项目遴选

第十条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第十一条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第十二条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第十三条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第十五条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第十六条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第十七条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中止项目等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三)擅自调整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内容;

(四)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两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就业;定位;教学;改革
了解社会,科学定位,推动高等职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落实到满足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要求和学生就业上来。
1.必须建立全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和职业教育的需求,研究人民大众中不同人群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基础能力、劳动道德、创业能力,以及传授人文价值观和标准,培养有责任感的劳动者。
2.以市场为基础,探索新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条件下,其技术与管理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过程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好几十个专业,各方面难度确实很大,而且缺乏企业环境。因此,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探索新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学校可利用教学优势为企业培养各种层次、类型的人才,和企业联手进行科研开发,既可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又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因而,不论对哪一个职业学校,就业是学校生存的永恒主题,所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在调整专业时,首先要考虑适应市场要求。为此,围绕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树立“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市场观念,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利用已有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建设,构筑生命力强、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弹性的专业平台,寻找经过努力和建设可衍生或派生出的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并进而形成专业结构优势,所以专业设置与专业口径应该是“长短结合,宽窄并存”;同时,要将人才需求预测与就业状况调查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用“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机制约束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准确定位是专业设置前提条件,教学效益和教学稳定性是专业设置的必要条件。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出路在市场,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机制,建设发展在人才”。同时,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高起点起步,低成本扩张;高标准建设,多渠道融资;高速度发展,规范化管理”。
三、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教师与课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两个具有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教师“双师”素质、素养和品质的提高就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教师到工厂、工地等进行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教育部举办的“工程实训基地”学习;安排专业教师参与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等。
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素质教育是各层次教育的根本。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抓“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合格的社会人,又具备与某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合格的职业人。应当明确的是,只有教育者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才会自觉地把人才培养过程和素质提高过程融合为一体。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或组织所要求的素质。为此,就要了解社会用人标准,了解企业文化,才能教育学生去认真考虑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企业或组织的要求。现代企业或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学习能力提出不同于学校的要求——企业文化的要求。
总之,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以贯彻和落实,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实效,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就是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 贵阳职业学校有什么专业 下一篇: 贵阳职业学校有什么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