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切换]
大学路 > 高职高专 >高职专业 >正文

如何深化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

2024年03月27日 22:44 |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如何深化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深化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

高职院校的现状是怎样的?

近年来,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形势受到广泛关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出路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出路。
一、高职院校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是指高等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提供短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规模和数量均不断扩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1. 学科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但在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学科是为了培养一种特定的职业人才而设立,而这些职业人才的就业市场并不宽广,一旦市场需求变化,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会面临就业难的局面。
2. 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同时,许多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到大学任教,而不愿意去高职院校工作,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3. 实训设施落后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训设施的先进性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不够完善。
4. 学术氛围不浓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但是在学术氛围上有些单薄,学术氛围的不浓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提升。
二、民办高校现状及未来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出路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遭遇了诸多的挑战和困境。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出路在哪里?本文将从政策环境、学校自身转型、专业设置、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和民办高校发展。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加强高职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等。这些政策措施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近年来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也在不断增加。例如,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和监管,促进民办高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环境的变化,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学校自身转型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自身转型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职院校应该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办学理念上,应该注重产教融合,打造与实际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模式上,应该探索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在线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学内容上,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调整和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民办高校的自身转型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学科建设,推进学科专业调四、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出路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两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市场化竞争和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应对,寻找自身的出路。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向。
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而言,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合作方式。通过和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实习基地等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更快速地融入工作中,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增加就业机会。对于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而言,加强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其与本地企业紧密联系,进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学校可以将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技能培训中心,为当地职工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
2.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可以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技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机会。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始终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和培养方案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另外,学校还可以注重学科建设,开设新的专业和方向,增加学校的学科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加 4 民办高校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民办高校也开始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未来,民办高校的出路也将变得更加广阔。
4.1 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要想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办学实力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2 加强国际化办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民办高校也需要加强国际化办学,增强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开展国际交流项目、招收外籍学生等方式来实现国际化办学。
4.3 拓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和课程,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
4.4 改善办学环境和学生生活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民办高校还需要改善办学环境和学生生活。具体来说,可以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教学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福利和待遇,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5 民办高校的出路在哪里?
虽然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不少困境,但是也有许多民办高校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些著名的民办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在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民办高校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于就业市场的研究和洞察力,尽可能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用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更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另外,民办高校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拓宽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其次,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于科研的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这样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声誉和学术水平,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者和优秀学生加入到学校中来。此外,科研成果的应用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发展空间。
最后,民办高校需要注重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地方以及企业的创新创业计划,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项目支持,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
总之,民办高校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自身实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就业服务,走出一条与公办高校平起平坐的道路,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全文)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 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 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 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 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 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第三章 项目遴选

第十条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第十一条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第十二条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第十三条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第十五条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第十六条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第十七条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中止项目等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三)擅自调整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内容;

(四)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两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如何深化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合力,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美育教学资源基本配置和相关必备条件,全面提高美育教学质量,重点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科学保教,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校舍、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出台校长教师交流指导意见,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试行学区制,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完善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政策和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高校教学评估方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要制定和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其配套政策文件,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转换认定制度。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补贴、*购*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巩固以*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深化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 美术类专科院校排名 全国 艺术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下一篇: 美术类专科院校排名 全国 艺术高职高专院校排名
相关推荐